五指岩生姜
姜科的一种
五指岩生姜是姜的一种,属于姜科。是永康的名产,因出产在五指岩山,故名。栽培在海拔1000余米的唐先镇中山的五指岩山。五指岩山云雾缭绕,土壤肥沃,五指岩生姜栽培采用传统方法,因此风味独特、品质优良。五指岩生姜是著名生姜品种,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宋代文献已有记载。
基本介绍
五指岩生姜盛产于永康市中山一带,因五指岩而得名,故称“五指姜”。宋代文献已有记载。 五指姜不管食用还是药用均属佳品。五指姜名闻遐迩,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港、澳、日本等地。
五指岩生姜是姜的一种,属于 科 五指岩生姜栽培在海拔1000余米的唐先镇中山的五指岩山,方圆五十里无污染,施农家肥,不喷农药,是纯自然无污染绿色食品。五指岩山云雾缭绕,土壤肥沃,五指岩生姜风味独特。
产品特色
该姜肉质茎单株重0.75-1.00kg,外型美观,表皮光滑洁白带鹅黄色,嫩芽粗壮,呈浅紫红色,肉质细嫩,汁多渣少。香味浓郁、较辣、品质佳,较嫩时宜鲜食或制成腌渍品、姜片、红糖姜茶、姜汁等,乃烹饪调味之佳品。
产品功效
中医认为,生姜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据《本草纲目》记载,生姜兼具健脾开胃、驱寒、祛湿、发汗等保健功效。五指岩生姜切片煮、切丝炒,味均极佳,尤其“五指岩生姜土鸡”为江南名菜。
外感风寒、鼻子不通气、流清鼻涕、头痛发烧或被雨淋后发冷、肚子痛等,可用切细碎的鲜姜25克加上红糖,以开水冲泡服用。
慢性胃炎、时常胃疼、恶心呕吐,可用鲜姜15克、桔子皮15克,用水煎服,一日3次。
少儿咳嗽,可用鲜姜捣汁,半匙姜汁加1 匙红糖服用,早晚各服1 次。
风寒骨病、关节痛、患部有冷感,可用鲜姜、大葱各一半,切碎炒热,用布包好,贴在患处。
产业发展
截至2006年,永康市五指岩生姜有机种植示范基地示范面积200亩,2005年6月市农机所科技特派员楼妙良联系该基地后,首先帮助当地姜农明确了市场方向,先后多次组织生姜科学种植、加工技术等培训活动,培训姜农200多人次;协助组建了永康市五指岩生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来自原中山乡区域范围内12个村庄的姜农组成,种植面积1200多亩,年产值2000多万元;同时他还针对当地生姜制品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与基地合作开展实施了科技特派员专项“生姜制品加工设备研制”,在原有生姜制品加工设备的基础上,经引进样机、吸收国内先进经验和创新设计,姜茶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效率比原来提高了2倍以上。
2006 年基地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并于2007年年4月被认定为金华市首批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经过科学种姜与深加工,基地平均每亩增产10%,产品附加值提高50%,带动当地300多户姜农增加收入200多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产业化前景广阔。
传说
自古以来,生姜就是我国劳动人民药食两用之佳品。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生姜入药显奇效的故事。
古时,人们吃兽肉、野果度日,因生病而死亡的很多。当时人们不知医药,一旦生病,只得听天由命。炎帝看到人们疾病的痛苦,心里十分着急。 一天,炎帝从山上回来,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腿痛。在门口迎接他的,是自己喂养的那条通身透明的琉璃狮子狗。炎帝突然想起:这条狗成天摇头摆尾,翻山越岭,可从来没病,难道是吃了与人吃的不同的东西么?是不是它吃了山野里的草木根、茎、叶呢? 为了探明其中的奥秘,他不顾个人安危,带着琉璃狮子狗跋山涉水,仔细观察狗吃了各种食物后的反应。有一天,炎帝带着狗从茶陵铁甲山来到水河边的白鹿原,一边欣赏大自然的风光,一边尝药认草。忽然一阵大雨把他一身打得透湿,他感到头昏目眩,胸闷欲吐,站立不稳。这时,那只琉璃狮子狗正在一旁啃着根块,炎帝顺手也捡了一块,洗净后,坐在地上慢慢地嚼着,只觉得满口辛辣,别有味道。不一会,心胸舒畅了,精神大振了。于是,炎帝便以自己的姓氏“姜”给这种植物取名为“生姜”,意思是使他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传说很久以前,天宫神医吕纯阳曾装扮成游方道士到民间采药,一天,他路过一村庄,见路边一老婆婆手捂肚子翻滚神吟,即从葫芦里倒出3粒药丹给老婆婆服下,不料,老婆婆服药后不但不见效,反而病情更加恶化,吕纯阳急得满头大汗,束手无策。这时,一白发老翁赤脚闻声而至,伸手摸摸老婆婆的额头,又搭搭脉说:“是风寒攻心,我取点药马上就来。”说罢拿起锄头到屋后挖起一枝绿叶小草,将其根部黄色块状的物体切片加水,煮开后放上红糖,让老婆婆喝下,老婆婆喝下后顿时周身汗出,腹痛消失。老婆婆称赞说:“姜老头,你真行,药比天上的吕仙翁还灵。”吕纯阳看老婆婆把姜老头捧得那么高,气得浑身发抖,决心对姜老头进行报复。他把一条火赤炼毒蛇变作一只大鳖,令其爬向姜老头。姜老头打死大鳖,回家煮熟后下酒。吕纯阳心中得意,等待着姜老头中毒的消息,谁知,姜老头不但没有中毒,反到越活越精神。吕纯阳按奈不住,去问个究竟。姜老头笑着说:“鳖怕什么,三片黄姜解百毒。”说完摸出一片黄色的东西,正是给老婆婆吃过的药。吕纯阳折服了,把自己葫芦里的药倒了个精光,发誓再不来人间显示他的医术。人们为了感谢姜老头,即把“黄姜”叫“老姜”。
同样相传有一天,铁拐李来到五指岩山下,见到一老农手里摆着一只锅盖大的青鳖,乐呵呵地走着。铁拐李一见即知是毒鳖,忙上前拦住老农,说此鳖不能吃,毒蛇化鳖缩两脚,这鳖后面两只脚没伸出来,吃了会中毒的。老农笑笑不予理睬。晚上,铁拐李又上老农家,准备救治吃鳖中毒的人,谁知老农全家一点事都没有。铁拐李十分不解,向老农请教。这老农说:我知道这鳖有毒,可生姜能解百毒啊。我就是用生姜烧煮鳖的,鳖毒都被姜化解掉了,怎么会中毒呢?铁拐李听了,才知道“人间自有灵丹药,不劳神仙下凡来”。于是将背上药葫芦塞子拔出,把药倒开,自己化作一缕青烟,重返天界。铁拐李倒药之地便是五指岩生姜产地。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时形容道;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苏东坡于西湖边遇一80多岁的老和尚,身体竟如40多岁般健壮,得一延年益寿的生姜药方。 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非常赞赏西湖之美,曾做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漾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也相宜。”这西湖之秀丽有如国色天香的西施,但由于湖面辽阔,游入很难投入她的怀抱。因而他率领民众修起了一条横跨西湖的苏堤,与自居易的白堤交相辉映,成为西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天苏东坡独自一人便服游览西湖,他漫步在苏堤上,见百姓扶老携幼,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心里十分高兴,总算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只听百姓们交口称赞:“苏大人为官钱塘(即杭州),造福西湖,利在千秋。只可惜像他这样的好官太少了!”他感到惭愧,觉得人生短暂,能做的事太少了。猛然想起不远处的净慈寺有位寿高体健的和尚值得拜访。放眼望去,那净慈寺掩映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湖光山色之中.不知谁走漏了消息,净慈寺和尚早已列队在山门外恭候苏大人的到来。苏东坡挥手致意道:“各位不必拘礼,我今天是因私事前来拜访老方丈的,请各位自便吧。”于是方丈将苏东坡迎进禅堂,小和尚端来西湖龙井茶。苏东坡一边喝茶,一边问方丈:“听说你这里有位寿高身健的高僧,可得一见否?”方丈命小和尚叫来。只见那位高僧步履矫健,胸挺腰直,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看上去不过四十来岁。方丈介绍说:“这就是人称‘聪药王’的本寺制药僧,前来拜见苏大人。”苏东坡忙起身让座,双手合十虔诚地问道:“久闻高僧身健寿高,今得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请问贵庚几何,何以如此不老?”聪药王顿首盲道:“贫僧今年八十有五,四十岁时身体肥胖,臃肿不堪,步履艰难。后得一方做成乳饼,连吃四十余载,所以不老。”苏东坡问此方可得闻平.乳饼如何制作?聪药王道:“苏大人造福民众,贫僧要将此方献给大人。此方只一味生姜,把姜捣烂,绞取姜汁,盛入瓷盆中,静置澄清,除去上层黄清液,取下层白而浓者,阴干,刮取其粉,名为‘姜乳’。一斤老姜约可得一两多姜乳,用此姜乳与3倍面粉拌和,做成饼蒸熟即成。每日空腹吃一二饼。我连吃1年就身轻体健了。后来遁入山门,我也日吃不断。看来姜乳饼将伴我终生。”苏东坡拜谢了聪药王回到府上,心想姜乳饼制作较繁,加之他自幼生长在四川眉山,吃惯米饭,不喜面食。于是他在公务之余又遍访民间,终于搜集到以生姜为主药的“驻颜不老方”。他很欣赏此方,曾做诗道:“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
五指姜不管食用还是药用均属佳品,民间流传“日食三钱五指姜,到老不用开药方”的民谣。
参考资料
五指岩生姜的传说.原产地特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9 07:50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产品特色
产品功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