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椎即第五胸椎,针灸学中为取穴标志之一,其下为神道穴,旁开1.5寸为心俞穴。
解读
五椎为人体脊柱第五胸椎,椎体似心形,椎孔相对较小,呈圆形。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均有小的关节面,分别称肋凹和横突肋凹。分别与肋头和肋结节相关节。棘突细长并向后下方倾斜。上、下关节面基本呈额状位,上关节突关节面朝后,下关节突关节面朝前。第五胸椎在针灸学中为重要的取穴标志,其椎下为神道穴,旁开1.5寸为心俞。
中医应用
1、心俞
名称:心俞,经穴名。代号BL15。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心之背俞穴。
定位:位于背部第五、六胸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
解剖: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桡动脉降支通过。
主治:惊悸,健忘,心烦,癫痫,癫狂,失眠,咳嗽,吐血;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等。
操作: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2、神道
名称:经穴名。代号DU1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冲道。属督脉。
定位:位于背部第五、六胸椎棘突之间。
解剖: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五肋间动脉后支。
主治:健忘,惊悸,咳嗽,疟疾,脊背强痛,癫痫;以及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3、五椎下主肝热
《素问·刺热篇》:“五椎下间主肝热。”论述了督脉所过的椎间取穴治热病,但其中部分内容难以理解,历代诸家对此有不同注解,但在脊柱取穴治疗内脏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说明该部与内脏有一定的联系,五椎下为神道,旁开1.5寸为心俞,与肝俞并不对应,《针灸甲乙经》载“身热头痛,进退往来,神道主之。”又主“痎疟”。在临床上此穴可用于治疗肝胆脏器的实质病变,如肝炎、胆囊炎等,亦用于厥阴、少阴之经病,这就在于医者对腧穴的选用和酌情配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