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书院是位于甘肃兰州的书院。
简介
五泉书院,位于甘肃兰州。咸丰八年(1858)知府栗垣、同治十二年(1873)知府铁珊重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兰州府中学堂。现为民居。
风格
据邓明先生考证,为坐北朝南并列三组建筑,中依次为牌坊、仪门、照壁、大门、讲堂、退省斋、明道楼,东西厢房为学生斋房。东西两侧各为三进四合院。西院中间一进上房山长居住,东院第一进上房监院居住。大门内小屋二间院夫居住。
人员
书院设山长1名,修金160两,薪水每月4两,聘金4两,节仪如之。设监院1名。薪水40两。书办1名,纸笔费15两。门斗2名,工食银各10两。招考兰州府六属;狄道州(今临洮县)、河州(今临夏州)、皋兰县(今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及皋兰县)、金县(今榆中县)、渭源县、靖远县生员、童生人院肄业,以考取
举人或
进学(获得生员资格)。设生员正课生10名,每名每月给膏火银1两2钱,副课生10名,每名每月给膏火银8钱。童生正课生10名,每名每月给膏火银1两,副课生15名,每月每名给膏火银6钱。布政使屠之申等官员捐银4500两,秦维岳率兰州绅士捐银1544两,发商生息作为书院经费。五泉书院除研习四书五经外,也学经世致用之学。在“
戊戌变法”的影响下,刘尔炘山长撰《力求实学条约并序示书院诸生》,鼓励学生。“将欲为异日有用之人,则凡天算、舆地、军政、财赋、中外交涉诸大端因其所近而专治焉。”他还要求学生要“立志”、“存心”,“有抉择”、“有次序”、“宜体察”、“宜随事力行”。每年二月到十一月为考课期。每月初三为官课期,由兰州知府及皋兰知县轮流考试。每月十二日、二十二日为堂课期。每课均考四书文一篇,试帖诗一首。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由山长考策论与经古文。
藏书
书院藏有《
十三经》、《
古文渊鉴》等“四部”书籍80多种,以及《学唐渐通》书板46块。五泉书院历任山长有:秦维岳,嘉庆间在职。刘凤来,皋兰人,道光拔贡,道光时在职。卢政,字敏斋,皋兰县西固柳沟人,咸丰壬子(1852)举人。著有《乾象山古今集说》等。咸丰时在职。马世焘,咸丰时在职。吴可读,皋兰进士,咸丰时在职。张照南,字星舫,皋兰县人,咸丰癸丑(1853)进士,咸丰时在职。马玉田,字砚农,狄道人,光绪乙亥(1875)举人,肃州学正,同治时在职。著《砚农诗文集》。马中律,字正五,号雪斋,回族,皋兰人。同治甲戌(1874)进士,同治末在职。王作枢,字辰垣,翰林,光绪初在职。黄积厚,字斛泉,湖南善化人,光绪壬午(1882)举人,光绪十一年(1885)在职。刘尔炘,光绪十八年(1872)至二十年,二十四(1898)至二十八年两次任职。
创建人
秦维岳(1759-1839),字觐东,号晓峰,兰州人,清乾隆庚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改都察院江南道御史,迁
兵科给事中。在任期间,上疏力陈漕运积弊。在两任湖北盐道期间,修明政治,体察下情,使吏治刑狱,肃然一清,应用先教化后刑罚的手段,整理盐务、钱法,裁汰陋规,刹住了贩运私盐、盗铸制钱的歪风。他主张振兴教育,奖掖人才,并捐献养廉银数千两,创办江汉书院、勺庭书院,育才选贤。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因母亡回兰,兴学从教,培育人才,热心公益事业,续修县志,著文赋诗讴歌兰州,并率先捐银,创建兰州五泉书院,给兰州府属士人提供了求学之所。他先后被聘为五泉、兰山两书院山长,并主讲课训士子“先品行,后文学”,以礼法约束自己。他赋诗“惜阴当趁中年进,砥行惟从介节先”,以训勉学生。道光十三年(1833年),受知县黄之邀,续修《(乾隆)皋兰县志》。他博采旁搜,严加考证,精心编纂,至逝世时,大体完稿,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其弟子增补刊刻为《(道光)皋兰县续志》。此志记述乾、道间60年内兰州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文笔洗练优美,隽永严谨。
历任山长
秦维岳,嘉庆时在职。
刘凤来,皋兰人,道光拔贡,道光时在职。
卢政,字敏斋,皋兰县西古柳沟人,咸丰壬子(1852年)举人。著有《乾象古今集说》等。咸丰时在职。
马世焘,咸丰时在职。
吴可读,皋兰进士,咸丰时在职。
张照南,字星舫,皋兰县(今白银市水川镇)人,咸丰癸丑(1853年)进士,咸丰时在职。
马玉田,字砚农,狄道人,光绪乙亥(1875年)举人,肃州学正,同治时在职。著《砚农诗文集》。
马中律,字正五,号雪斋,回族,皋兰人。同治甲戌(1874年)进士,同治末在职。
王作枢,字辰垣,翰林,光绪初在职。
黄积厚,字觞泉,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光绪壬午(1882年)举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职。
刘尔 (1865年-1931年),字又宽,号晓岚,又号果斋,晚年自号五泉山人,兰州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1892年)受聘任五泉书院讲席。二十年(1894年),进京述职,授翰林院编修。三年后辞官归里,次年复任五泉书院讲席,继任主讲。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任甘肃文高等学堂总教习,期间,联合同仁整顿健全了皋兰兴文社,创办了两等小学堂、兰州修学社、皋兰修学社、陇右公社义赈处及陇右乐善书局等文化教育和慈善社团。1931年卒于家。刘尔 一生对兰州文化教育、社会公共事业以及园林景观等作出了巨大贡献。1935年,地方官为他在五泉山竖立铜像,并改五泉山层碧山庄为“果斋祠”,以志纪念。
延伸阅读
书院渊源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宋代以后书院在全国盛行,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睢阳、岳麓为宋代著名的
四大书院。甘肃最早的书院是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由段坚在兰州段家台创设的。段坚聚徒阐扬理学,后人称此书院为容思书院。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书院之风在甘肃境内兴盛,至清末,甘肃境内设置了书院几十所,经济发达的州、县不仅设置州、县立书院,而且设有乡立书院。
书院一般设山长和监院。山长也称掌院、院长、主讲,负责书院的组织管理工作。监院管理书院的财务、图书、生徒膏火奖赏,协助山长管理书院的日常事务及督导诸生课读等。此外,在诸生中选择品学兼优者充任斋长,以协助督促诸生课读,是沟通山长与生徒的联系人。书院课目一般设经学、史学、对偶声律、书法等几门。诸生须按山长的进度要求攻读,疑难问题由山长讲解。山长对诸生严加考课,对不能如期完成功课者,随时惩处。
异地保护
五泉书院坐落于雁滩公园的北前段,是兰州府立书院,与省立兰山、求古和县立皋兰书院并称兰州四大书院。创自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1998年通渭路拓建,为保护好文物古迹,经市政府审议批准,将书院中讲堂、明道厅等主要建筑迁至雁滩公园。兴工于1999年9月,历时三年,至2001年10月告竣。占地面积2001平方米,建筑面积628.79平方米。
兰州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邓明先生告诉记者,五泉书院是兰州府官立书院。旧址在城关区贤后街东口北端,现属贤后街2号,通渭路221号、223号、225号。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甘肃布政使屠之申,兰州在籍翰林秦维岳利用宫后街官署建立五泉书院。咸丰八年(1858年)知府栗垣、同治十二年(1873年)知府铁珊重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为兰州府中学堂。1912年改为兰山观察使署。1919年改为兰山道署。1928年榆中进士杨巨川改为五泉图书馆。这是兰州仅存的异地保护完好的书院古建筑。
官办民助
五泉书院设山长1名,修金160两。薪水每月4两,聘金4两,节仪如之。设监院1名,薪水40两;书办1名,纸笔费15两;门斗2名,工食银各10两。从山长到一般工人的薪水收入情况看,五泉书院与省立书院还是有着相当的差距。这与其办学规模、就读学子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维持办学,当时曾有众多名流士绅为书院捐款助学。
五泉书院的招考范围也仅限于兰州府六属,包括狄道州(今临洮县)、河州(今临夏州)、皋兰县(今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及皋兰县)、金县(今榆中县)、渭源县、靖远县生员、童生入院肄业,以考取举人或进学(获得生员资格)。设生员正课生10名,每名每月给膏火银1两2钱、副课生10名,每名每月给膏火银8钱;童生正课生10名,每名每月给膏火银1两,副课生15名,每月每名给膏火银6钱。
教学特色
随着外界进步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五泉书院在教学方面已经有了浓郁的时代特色。和传统官办书院不同的是,在给学生教授科举考试常设科目的基础上,当时的山长也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让学生从读死书和死读书的模式中不断解放出来。
据邓明先生介绍,五泉书院除研习四书五经外,也学经世致用之学。“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五泉书院在教学上的创新意识影响了一大批人。”在“
戊戌变法”的影响下,刘尔山长撰《力求实学条约并序示书院诸生》,鼓励学生。“将欲为异日有用之人,则凡天算、舆地、军政、财赋、中外交涉诸大端,引其所近而专治焉。”他还要求学生要“立志”、“存心”、“有抉择”、“有次序”、“宜体察”、“宜随事力行”。
五泉书院每年二月到十一月为考课期。每月初三为官课期,由兰州知府及皋兰知县轮流考试;每月十二日、二十二日为堂课期。每课均考四书文一篇,试帖诗一首。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由山长考策论与经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