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传说
广东省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民间文学
五羊传说,流传于广东省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民间文学,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五羊传说最早见于晋人《广州记》。其记载的为五羊传说起源时的雏形,也是岭南地区最早见录于古籍的民间口头文学。
经过民间的世代相传,五羊传说也不断丰富发展,开始出现道教神仙色彩,增人五仙情节。唐宋以后,有不少人把五羊传说写进诗文里。至北宋时,五羊传说内容基本完成。
据史籍记载,宋代由中国传至高丽的十多种乐舞中,就有源自五羊传说的“五羊仙舞”。宋初,郑熊《番禺杂记》云:“广州昔有五仙骑羊而至,遂名五羊。”
宋以后,五羊传说基本上没有新的内容。《读史方舆纪要》《南越志》《南部新书》《南海县志》《南海百咏》《百越先贤志》等的记载大同小异,大多源自《广州记》《太平寰宇记》。
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集中记述了大量有关岭南的神话传说故事,其中卷五《石语》的“五羊石”条下,就生动地讲述了五羊传说。
清代的《南海县志》《广州府志》《广 东通志》《羊城古钞》《广东考古辑要》等对五羊传说的记述大同小异。其间,有将五羊仙简称为五仙(人)的,如《羊城古钞·仙释》设“五仙人”条目,《广东考古辑要》开首条目为“五仙人”。
清以后至今,五羊传说内容与《广东新语》所记相同。
历史考证
五羊衔谷的神话故事源于裴渊《广州记》,广州大概在唐以后就有羊城、穗城、仙城等别称。仅就我们所见到的材料来说,“五羊”和“楚庭”一词见于最早的古籍记载是裴渊《广州记》。这段晋人的记述材料,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楚庭为楚的宫室或官署或市亭,地点是楚的城市而不是在广州。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以后的史志中记述到楚庭时,愈说愈玄,牵强附会,原因就是离开了这个根本点而望文生义一番。晋时广州的州治在番禺(即今广州市),治所的梁架上画有五羊图,悬挂五谷囊。为什么要画五羊图?裴渊引用了当时人们对古老传说的记述:从前高固(按清人梁廷枏《百越先贤志》说他是越人)为楚相(令尹)时,出现过五羊衔谷聚集到楚庭的事。因为战国时广州属楚,所以把这农牧丰收的祥瑞象征也画在州厅的梁上。高固既然是楚相,必然在楚,他不可能身居岭南越地而为楚相的。换言之,五羊聚于楚庭是出现在高固为楚相的时候,因此,这个楚庭所在地就只能是楚的都城内或楚的某一城邑之中。照文义来说,它就是高固的令尹府衙亦无不可,根本与广州无涉。二是五羊衔谷的神话虽然成了广州历史文化悠久的一个象征,又是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一个美好传说。但故事的发生据载最先在楚而不在广州。
《太平御览》引沈怀远《南越志》说:“任嚣、尉佗之时因楚时有羊五色以为瑞,因图之于府厅矣”。可见直到五世纪中叶,五羊的神话传说仍与《广州记》所载基本相同。唐李群玉《登蒲涧寺后二岩》诗有“五仙骑五羊,何代降斯乡”之句(见《全唐诗录》卷84),大概到唐以后不但把五羊衔谷故事的发生地点移到广州,还加了个五仙进去。以后,随着这个神话传说的建祠立祀(北宋时建五仙观),广州的古之“楚庭”一名就逐渐让位于“羊城”这个别称了。《广州记》这段有关楚庭,五羊的记述,本身也是传闻,没有文献与史实可供征信的。
楚庭通常被认为是广州建城之始,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州城条引唐《通历》:“楚伐杨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楚子熊渠伐杨越事见《史记·楚世家》:“周夷王时,熊渠兴兵伐庸、杨越,至于鄂地(今湖北武昌县东的鄂城县)。”他的足迹还未越过荆州。直言之,周夷王进(公元前九世纪)楚的势力还未到达今湖南境。至于“杨越”一词,古籍中往往是泛指百越之地。如《史记·南越列传》的“略定杨越”。古属杨州,所谓“扬州之南,越地也”;又如《史记·货殖列传》“而杨越多焉”。这泛指百越之民。还有“南海”一词,也是对南方各族居地的泛称。《国语·楚语上》有“抚征南海”一句,这个南海指的是江南地。又如《左传·僖四年》:齐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也’”。这个“南海”是指我国江南的广大区域而言,因此,“伐杨越”事无论从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内容来说,都与岭南的南越毫无相干。《通历》的原文我们未得见,仅就引文而论,也不能证明“南海事楚”的“南海”指的就是广州。顾祖禹把它写入广州城条内,以致将广州城市的兴起提早到西周时期,楚庭成了广州最早出现的城市的名字,这是前人在地理概念上的模糊而产生的误解。
文化特征
内容架构
“五羊传说”的基本内容为“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楚庭即广州),但在五位仙人降临的时间上却有几个版本:一说为南海人高因为楚威王相时;一说为晋朝;还有一说为周夷王八年(前887年)。
据裴渊《广州记》记载:“广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故图其像以为瑞。六国时广州属楚”。
据顾微《广州记》记载:“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为楚相,五年(通“羊”)衔谷茎于楚庭,于是图其像。广州则楚分野,故因图像其瑞焉。”
北宋末年,广州经略史张励写的《重修五仙祠记》(作于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对宋以前的五羊神话作了较全面的综述,云:
广为南海郡,治香禺之山,而城以五羊得名。所从来远。参考南粤、岭表诸记录并图经所载:初,有五仙人皆手持谷穗,一茎六出,乘五羊而至,仙人之服与羊各异色为五方,既遗穗于广人,仙忽飞开以去,羊留化为石。 广人因即其地为祠以祀之,今祀地是也。然所传时代不一,或以为由汉赵饱时,或以为吴滕修时, 或以为晋郭璞迁城时。说虽不一,要其大致则同。汉距今千三百余年,面吴、晋亦八九百年,前此未之有改也。
后人较多引用的,是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卷五《石语》“五羊石”条:
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一基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日:“愿此阁阗永无荒饥!”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
在很久以前,广州地区的百姓还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经常吃不饱肚子。突然有一天,从天上出现了五位神仙,神仙骑着仙羊,仙羊嘴里衔着丰满的稻谷,降临这里。仙人把稻谷种子送给广州先民,教会他们种植粮食的技术。之后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了这里。从此,广州便成为岭南最富庶的地方。关于五仙降临的年代,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发生在周夷王八年(即前887年)。有人说五仙降临是楚威王任南海人高固为相的时候,即为战国时期。还有一说是,晋朝滕修任广州刺史,有五仙骑五羊,背着五谷来到广州州治的厅堂上,滕修于是在厅堂上绘五羊像以为祥瑞和纪念。广州人为纪念五仙人, 在今广州惠福西路建有五仙观,在大殿内还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在五仙观东侧,还有一块巨大的红砂岩,上有脚印状的凹痕,被称为“仙人拇迹”。
艺术特征
五羊传说反映了广州先民携带牲畜、农作物落籍岭南和种植水稻的历史。特别是传说中强调一基六出的粳稻, 并以“羊”为神兽,这些都对广州岭南特色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传承方式
五羊传说最初是口头流传,后载入志乘和诗文等地方文献中,成为雕塑、国画、油画以及戏剧舞蹈等创作的题材。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五羊传说是岭南地区产生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口头文学,是历经干余年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
五羊传说不仅在文化学、民俗学上有重要研究价值,它甚至被历史学家称为“史前拓殖故事”,以幻想的方式保存了远古岭南稻作文化的记忆,对研究岭南农耕文明进化史也有重要价值。
传承状况
由于受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外来文化、流行文化的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欣赏、传承古老传说的热情正在丧失,使得五羊传说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急需抢救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社会影响
城市标志
由于五羊传说,广州又称五羊城、羊城、穗城、穗垣、仙城、羊石等,还遗留一批与五羊传说相关的历史地名。在自行车上、香烟上及地铁列车上,都印有羊的图案。
衍生作品
广州市市微
1926年元旦,由国民政府公布的广州市市微,以青天白日居中,五羊绕之,四周则是稻穗,表彰国民革命的丰功伟绩,祝愿革命的胜利。其中的五羊与谷穗,即来自广州五羊献穗的传说掌故。其间,广州市徽几经更迭,至1990年3月,人民政府公布的广州市徽中间是五角星照耀下的以“羊”字、稻穗组成的金钥匙,上半圆周是齿轮造型,下半圆周是红棉花,仍不脱五羊传说的影响。
奥运会会徽
2010年亚运会会徽是以五羊传说为蓝本。
文艺作品
反映五羊传说的艺术作品的代表作有:收藏于广州博物馆的纸本水墨“五羊仙迹图”;建于1959年的大型花岗石雕刻“五羊石像;2010年6月22日入藏广州博物馆的广东油画家潘嘉俊创作的油画《五羊传说》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7 13:33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