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之海古籍中有两处代指,即胃及其经脉(足阳明胃经)和冲脉。这与二者通行全身气血,以养全身有关。二者虽有区别,但在输布气血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冲脉与足阳明胃经“会于气街”,直接承受胃之气血,这可说是冲脉受纳“后天之气”(水谷气),但冲脉还有受纳“先天之气”(精气)的重要一面,因而它的渗灌阴阳经络气血的作用又不是胃及其经脉可相提并论的。
概念
1、指足阳明胃经。2、指胃。3、指冲脉。
解读
五脏六腑之海在古籍中有两处代指,一是胃及其所属经脉(足阳明胃经)和冲脉。胃与冲脉所以被称为“五脏六腑之海”这与气血有很大的关系。
胃(足阳明胃经),因其受纳水谷,化生气血,资养脏腑,所以被称作‘“五脏六腑之海’”。正如《灵枢·玉版》所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杨上善注说得更为明确:“胃受水谷,化生气血.,为足阳明脉,资润滋润五藏六腑,五藏六腑禀成血气,譬之四海滋择无穷,故名为海也。”又由于足阳明脉属于胃,故也称为“五脏六腑之海”(见《素问·太阴阳明论》及《策素问·瘦痿论》)。如张景岳注所说:“阳明胃脉也,主纳水谷.,化气血,以资养滋养表里,故为五脏六腑之海”。由此可知,胃及其经脉被称为“五脏六腑之海。主要着眼于血气的来源。因其受纳水谷、化生气血,所以称之为“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及“五脏六腑之海”《灵抠枢·五味》在指出“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后接着说:“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正表明这种关系。
称冲脉为“五脏六腑之海”,主要着眼于血气的渗灌和贮藏。因其上下内外,通行全身,所以称之为“十二经之海”、“血海”、“经络之海”以及“五脏六朋之海”。正如张景岳所分析的:“水谷之海者,言水谷盛贮于此,营卫由之而化生也;血海者,言受纳诸经之灌注,精血于此而蓄藏也”(《类经》九卷)。可见,胃与冲脉的作用还是各有特点的。
中医应用
胃
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纳水谷
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咽)进入胃中,在胃气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纳,暂存于其中,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都依赖于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故胃又有“水谷气血之海”之称。胃气的受纳水谷功能,既是其主腐熟功能的基础,也是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基础。因此,胃气的受纳功能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胃气受纳水谷功能的强弱,可以通过食欲和饮食多少反映出来。
2、主腐熟水谷
胃主腐熟水谷,是指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容纳于胃中的饮食物,经过胃气的磨化和腐熟作用后,精微物质被吸收,并由脾气转输而营养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则下传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胃气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气的运化功能相互配合,纳运协调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进而化生精气血津液,供养全身。
生理特性
1、主通降
胃主通降,是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胃气的通降作用,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和糟粕的排泄过程中:①饮食物入胃,胃容纳而不拒之;②经胃气的腐熟作用而形成的食糜,下传小肠作进一步消化;③食物残渣下移大肠,燥化后形成粪便;④粪便有节制地排出体外。藏象学说以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协调,共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胃主通降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所以,胃失通降,则出现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胃失和降之症。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胃气上逆之候。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胃气通降与脾气升举相互为用,胃失和降与脾气不升也可相互影响。胃失和降,不仅影响六腑的通降,还会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如《素问·逆调论》即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
2、喜润恶燥
胃喜润恶燥,是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胃的受纳腐熟,不仅依赖胃气的推动和蒸化,亦需胃中津液的濡润。胃中津液充足,则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故其病易成燥热之害,胃中津液每多受损。所以在治疗胃病时,要注意保护胃中津液。即使必用苦寒泻下之剂,也应中病即止,以祛除实热燥结为度,不可妄施,以免化燥伤阴。
冲脉
经脉寻行:
起于肾下胞中,经会阴,出于气街,并足少阴肾经,挟脐上行,至胸中散。
分支:1、从胸中上行,会咽喉,络唇口,其气血渗诸阳,灌诸精。2、从气街下行,并足少阴经,循阴股内廉。入腘中,行胫内廉,至内踝后,渗三阴。3、从内踝后分出,行足背,如大趾内间。4、从胞中向后,行于脊内。
主要功能
冲脉的功能主要可概括为“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言“
十二经之海”,主要是强调冲脉在十二经气血通行、渗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冲脉与督脉、任脉同起于胞宫中,同出于会阴。而督脉交会于全身所有的阳经,为“阳脉之海”。任脉交会于全身所有的阴经,为“
阴脉之海”。因此,冲脉通过交会任、督二脉而通行十二经气血。同时,冲脉循行范围广泛,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渗三阴”;其前者,“渗诸络而温肌肉”。张景岳曾对冲脉分布给予高度概括:“其上自头,下自足,后自背,前自腹,内自溪谷,外自肌肉,阴阳表里无所不涉”(《类经》卷九)。可见冲脉有通受全身气血的作用,故被称为“十二经之海”,或“经脉之海”(《素问·痞论篇》),“经络之海”(《灵他·五音五味》)。
称其为“五脏六腑之海”主要是概括说阴冲脉有秉受和输布先、后天精气的作用。先天精气来源于肾,而冲脉与足少阴肾经并行于腹部和下肢部,又起于“肾下”、“胞中”,而“胞络者系于肾”(《素问·奇病论篇》)。故冲脉秉受先天精气。后天精气来源于胃,而冲脉与胃经“会于气街”,“合于宗筋”(《素问·痿论篇》),另据《灵枢·海论》记载,冲脉之“输”(穴),“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故冲脉也可输布后天之精气,以濡养五脏六腑,被称为“五脏六腑之海”。
称其为“血海”,除说明冲脉有通行、溢蓄全身气血的作风,还强调冲脉与女子经、孕和男子发育、生殖功能有密切联系。《素问》王冰注:“冲为血海,任主胞宫,两者相资,故能有子。”只有血海充盈,女子才能“月事以时下“,男子才能“澹渗皮肤,生毫毛(胡须)”(《灵枢·五音五味》)。《临证指南》也说:“血海者,即冲脉也,男子藏梢精,女子系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