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桩是
武当内家拳夜行门功夫的基本桩功,也是步入内家拳的必行之路,此桩简单明了,不复杂,其名因天地五行于人体五行而得,是一套修练身心,平衡人体阴阳,强筋壮骨,固本培元的内共修练方式,也是一套极具珍贵的桩功功法。
五行桩练法
1、桩势:右脚向右前上一步,脚尖稍内扣,两脚后跟稍向上抬起,两脚前脚掌着地,两腿屈膝半蹲,两膝内扣,成为不弓不马的“太极五行步”,上体稍向前倾,使身体重心落在前脚关处,臀部里收,裆部向前上翻卷,两手屈伸于胸前,掌心均斜向前上方,右掌在前,左掌在后,左掌在右肘内侧方,目视前方,如此静站一定时间后,换步练习,姿势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
2、要领:两足十趾抓地,敛臀提裆,收腹弓腰,背脊上拔,头顶上领,舌抵上腭,下凳微收,沉肩附肘,全身高度放松,思想集中。
3、呼吸:以鼻呼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呼气时,两掌轻微前(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推,这时的推是意动而势不动(心里想着两手向前推动,而实际上手没向前移动),两掌前推时用心仔细体会空气对手的阻力;吸气时,两掌微里收,这时的收也是意动而手不动,回收时用心仔细体会空气对手的阻力。通过如此练习,可随着手掌对空气阻力感觉的增强而功力不断增长。待两掌前推时,体会到掌前有极强的阻力后;再体会两掌前推时不仅向前有极强的阻力,而且向上也有极强的阻力;然后体会到向下、向左、向右,甚至于向后也都有极强的阻力;这时体会到的各个方向均有极强的阻力,称之这“混圆力”。再继续练习,当体会到有一个方向上的力大于各方向的力后,即冲破了“混圆力”则大功告成。
5、要求:每次静站15—30分钟,每日练习1—2次。
此桩能够贮劲蓄力,增长功力,可稳固根基,有利于发劲,有利于攻防,更有利于健身强体。因此,此桩是太极推手最重要的功夫,是太极拳推手基本间架,推手中万变不离此桩势,否则架散劲散,劲散则不稳,必败也。故有“万变不离五行桩”之说,所以,推手必须重点练好此桩。
五行桩功法
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头顶上悬,颈项竖直,双腿微下蹬,拉伸脊柱;鼻吸3口清气,撮口呼出3口浊气;双目平视远方,并在极目视点上马上慢慢回收目光,即收神光3次;然后微闭双目,舌抵上腭,下颌回收,全身放松。
默念口诀:天地人,两仪分,起混元,玄太极。行气1—3转,行气路线为:收回目光,反照在舌下玄膺穴。此穴为孔窍,下可通气管。不一会儿便会生出满口津液,犹如井泉之水上涌。将口中所生唾液轻轻地鼓漱36次,然后分3次徐徐以意引下十二重楼,逐渐到达膻中、鸠尾、中脘、神阙,并至气海后停止;然后从气海分为两路,至左右大腿。从膝部再达到足三里,再向下至脚背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髁后、小腿后侧、沿着大腿后内侧向上达到尾闾,使两腿上升之气合为一脉,过肾堂命门、夹脊双关、并分别送入两肩、两膀、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入手掌,左右手掌微转手心一含,使气一齐旋回,并过手腕、手臂,由上胸部两旁经过两腮、两耳后向上升气,并从脑后灌入头顶;然后再向下经过明堂、天门、雷府、鼻柱之下外龈交、内龈交,并以舌抵于上腭以迎下降之气,再至舌下玄膺孔窍而止。由此形成一个回路,称为一转。一转之后,稍事停顿。再做二转、三转,则体内壅滞之处会逐渐被疏通;这样行气就算不能贯穿诸经,也能通达诸窍。就像《心印经》中所说的“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这都是因为人体一旦有一窍灵明,便可逐渐照明其他穴窍,进而人体的六合之内、六合之外,无不周流,无不照明,经络通达,百骸透彻。如此一直要炼到形神俱妙,方才能与道合真。
六合采气
1,前采气
(1)双掌捧气体前升至与肩平,翻掌外向采气。转两掌心向内,收回胸部。再向外推掌,采气,收回。如此重复3次以上。
(2)3次采气后,双掌向前外撑,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亦重复3次以上。
(3)呼吸之法:以“呼”字推出向前双掌,以“吸”字收回双掌,以旋转双掌而存气。
(4)心法
三才气合,阴阳气混;推之渺渺,收之氤氲。
就是将天地人三才气混合为二,再将阴阳二气混合为一,在一起伏糅合之中混元气生成。双手捧起这个混元气球升至胸前并收进胸腔,然后再慢慢地推出去,推至天边云海相接之处,那是一片氲氤之气;再慢慢收回这些大自然的本原之气(即纯阳之气)。旋太极时,将大自然的本原之气糅合成团(即抟气),并捧起这个气团接下式。采气到一定程度,还要注意推拉动作、糅合动作在转掌的一瞬间体验阴阳之气变化的愉悦(即不可名状的感觉,或称玄妙)。
2,后采气
(1)双掌向上捧气至头顶,收气回头胸,再至足心;双掌接着下插至体后,并翻转掌心向后推出采气。收双掌之气回后胸背,再推掌采气,再回收。如此重复3次以上。
(2)3次采气后,双掌向后撑气,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亦重复3次以上。
(3)呼吸之法:以“呼”字向后推出双掌,以“吸”字收回双掌,以旋转双掌而存气。
(4)心法:
重阴重重,纯阳纯纯;糅阴为阳,抟归入鼎。
接上式,将纯阳之气捧至头顶,往下一贯,全身通透,犹如醍醐灌顶;向后采气,根据经络的牵动,多采取阴重之气,但在一次次的采气中,意念中应当将此气变为阳重之气收回后背;在背后糅气之后,则在意念中应当将此糅合之气变为纯阳之气,然后收回后腰际。
3,侧采气
(1)双掌收回体侧,分左右捧气上升至与肩平,翻掌心向外采气。然后掌心向上,大臂与肩保持平直,手指、手掌带动小臂回勾,收气入肩胸。再推出,收回。如此重复3次以上。
(2)3次采气后,双掌向左右两侧外撑气,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亦重复3次以上。
(3)呼吸之法:以“呼”字向左右两侧推出双掌,以“吸”字收回双掌,以旋转双掌而存气。
(4)心法:
左青右素,龙疏虎达;左阴右阳,宫中玄黄。
根据五脏所处,左青龙,右白虎,左肝右肺;按照经络牵动的效应,左右之气应为阴阳之气。将此阴阳之气捧至与肩平收回,至中宫的胸腔混合为混元气。旋太极时则是将两侧阴阳之气旋至混元气,交将混元气球慢慢捧起转下式。
4,上采气
(1)双掌向上捧气升至头顶,向下收气回头、胸、腹,再至足心;然后翻掌心向上采气。收双掌之气回胸、腹、足心,再向上推掌采气,再回收。如此重复3次以上。
(2)3次上采气后,双掌向上撑气,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托天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亦重复3次以上。
(3)呼吸之法:以“呼”字向上推出双掌,以“吸”字收回双掌,以旋转双掌而存气。
(4)心法:
乾男纯净,高入苍穹;勿允稍纵,甘露入顶。
将太空之中湛蓝、纯净、和暖的纯阳之气,贯入头顶;再上伸,此时经络牵动的效应是将纯阳之气涌遍全身,有一种暖融融的感觉,双手上伸至天穹极处,再度采取纯阳之气,并向下贯入身体。最后在头顶上的糅合之气则为混元气,将此混元气贯入足底涌泉。
5,下采气
(1)双掌于头顶上方翻掌心向下,循中脉下降至足心涌泉穴,同时双腿下蹲,双掌尽量按于两脚背,向下采气。然后双掌按于两脚背不动,提臀直腿,使气收回直达腰脊椎;双掌按于两脚背再向下采气,再提臀收气。
(2)3次下采气后,两腿直立,双掌向下撑气,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心照地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亦重复3次以上。
(3)呼吸之法:以“呼”字向下按伏双掌,以“吸”字提臀直腿收气达腰脊椎,以两掌心照地划圆而存气,存气位置在命门。
(4)双掌从体后收气上升至腰,点按命门,使气透入橐龠位置;再沿带脉向前点按肚脐,再使气穿透达到橐龠位置。
(5)心法:
坤女混沌,望之至深;上至玄下,下至地心。
根据经络牵动的效应,向下采取的外气应为阴柔之气,一般阴气过重,所以先不要导引得过高。要先做一个下肢的糅气动作,以便将气存于下肢。然后向下采气,并要求所采之气不要高过气海。意念中在足底的地球深处,有一片深蓝、清冷、湿润的阴柔之气,将此气收至体内;再将体内的病气、毒气、浊气排至地下,最后糅合之气仍为混元气,收至命门,存入下腹橐龠位置。
四门八风
1,南门
(1)双掌于体右侧下按,使气达于右腿、右足,然后两手掌向上收气。
(2)接上式随即提左膝,双掌于左腿两侧向前推出,同时左足跟向前蹬出。然后收回左腿和两掌,收气至腹部。推出、收回,如此重复3次以上。
(3)呼吸之法:以“呼”字向前蹬出足跟和于左腿两侧向前推出双掌,以“吸”字收回左腿及双掌,以两掌心照脐画圆而存气。
(4)双掌于休左侧下按,使气达于左腿、左足,然后两手掌向上收气。
(5)接上式随即提右膝,双掌于右腿两侧向前推出,同时右足跟向前蹬出。然后收回右腿和两掌,收气至腹部。推出、收回,如此重复3次以上。
(6)呼吸之法:以“呼”字向前蹬出足跟和于右腿两侧向前推出双掌,以“吸”字收回右腿及双掌,以两掌心照脐画圆而存气。
(7)心法:
离火下采,巨风荡荡;提膝展足,转至下央。
离火,为南方之风;巨风,为南门之风。南方火气最易从下部采取。一般桩功,两足少动,气血痈积双腿,导致下肢肿痛、静脉曲张等疾病。而采气功有足部的前后左右外伸发气和收气,因此腿足部位的气血也能像太极拳那样得到锻炼。这里足部的收气与六合采气的心法相同,只是发气收气时注意手足掌心虚含。
2,北门
(1)右转身双掌向左后方采气,左足后插点地支撑,接着收气时恢复体位,即面向前;再右转身双掌向后、左足随之采气,并收气时恢复体位,如此重复3次。然后重心后移至左腿下坐,右转身后身体不动,双掌向右后方连续采气、收气3次。
(2)左转身双掌向右后方采气,右足后插点地支撑,接着收气时恢复体位,即面向前;再左转身双掌向后、右足随之采气,并收气时恢复体位,如此重复3次。然后重心后移至右腿下坐,左转身后身体不动,双掌向左后方连续采气、收气3次。
(3)呼吸之法:左右转身时注意摆腰回首,回望后起之足。那么向后伸手和出足时,以“呼”字向后推掌和蹬足,以“吸”字收回双掌和足,同时注意两掌心和两足心收气于展含之间。
(4)心法
坎水上引,寒风凉凉;摇首摆尾,海底回望。
北门之水青玄湛蓝,同时也是清凉寒冷的气息。必须靠摇首摆尾,来搅动海底之水,才能实现“坎水逆流”,达到炼精化气,贯通督脉三关的目的。
3,东西门
(1)双掌交叉于胸前,同时右足随之提起,右足勾住左腿弯,身体微下蹲。
(2)双掌分左右外撑,同时右足随之向体右侧蹬出。
(3)双掌交叉于胸前,同时右足随之提起,右足勾住左腿弯,身体微下蹲。
(4)双掌分左右外撑,同时左足随之向体左侧蹬出。
(5)呼吸之法:左右两掌收回,并交于胸腹之前的时候,用“吸”字;左右两掌随左右足外展的时候,则宜用“呼”字。当然无论两掌,还是左右足,以“吸”字收回或是以“呼”字外展,都要注意两掌心和两足心的含掌动作。
(6)心法:
震巽在左,条景风明;兑乾在右,飓厉风狂。
震巽为雷风之象,脏腑属于肝胆,位于东方和东南方;兑乾为辛金之象,脏腑属于肺肠,位于西方和西北方。此四门之风飓狂凛冽,难以驾驭,轻慢柔顺动作可以加速通达四方,通往四肢的气血。
4,天地门
(1)左足出、成麒麟步,双掌分上下外撑。重复3次。
(2)右足出、成麒麟步,双掌分上下外撑。重复3次。
(3)呼吸之法:麒麟步,指一足斜上一步,两足尖内扣,重心落于中垂轴线上的一种步法。左右两掌分上下外撑的时候,用“呼”字;左右两掌由上下收回的时候,则宜用“吸”字。无论两掌是上下外撑,还是由上下收回,都要注意两掌心的含掌动作和“麒麟步”的外撑动作和意识。
(4)心法:
艮坤高下,炎凉风爽;麒麟探步,云助雨襄。
艮坤为山地之象,脏腑属于脾胃,位于东北和西南方,其风炎凉分明。麒麟为脾胃神象,其步态于稳沉中蕴涵着灵活,变化无常,自然会在水谷之精海中追风逐雨,扶持脾胃吸收水谷之精微。
三田收气
(1)双掌从体侧捧气上升至目视水平高度。回照天目,收气入天目穴内,至大脑内部泥丸宫;再以中指尖点按天目穴,以意导引其气直线穿过大脑,至玉枕穴;双手中指由额前中线平绕至太阳穴后一寸,旋转点按;双手中指由左右太阳穴平绕至后脑,再点按玉枕穴。
(2)双手中指由玉枕穴向下导引至背胸,再向后伸展,双掌从体侧向上捧气,上升至与绛宫平齐,回照中丹田。收气入中丹田,双手中指点按膻中穴;双手中指再沿双乳下弧线,平绕至两肋下点按两腋下;两掌再由左右腋下平绕至背心点按。
(3)双手中指由背心向下伸展,并由后分左右向前揽气回至小腹前,回照下丹田,收气入下丹田,双手中指点按肚脐;双手中指再沿带脉平绕至两胁下点按;再分左右向后导引,至命门穴点按;双手掌捂肾区,震颤按摩9-18次;转指尖向前,双手掌捂两肋震颤按摩9-18次;双掌沿肋弓向上导引至胸口,双手掌捂上脘震颤按摩9-18次;双掌向上导引至膻中,双手掌震颤按摩9-18次;双掌沿胸骨向两侧导引,双手掌捂心脏和肺部震颤按摩9-18次;双掌向上导引至璇玑,双手掌捂璇玑震颤按摩9-18次;双掌向上导引至面部,由内向外按摩擦热面颐,并做眼神穴按摩各27-36次;双手中指震颤点按天目穴,然后沿上眉弓至太阳穴点按9-18次;双手中指返回天目穴,变十指自前额止项后蹭按头皮9-18次;两掌根按于耳眼,八指相弹,做“鸣天鼓”9-18次;然后两掌根紧按双耳猛然抬起,同时两中指点按玉枕穴,收气入泥丸;双手中指沿督脉向下导引,至命门穴点按;双手中指再沿带脉向前导引,至肚脐点按。最后揉腹,顺逆时针各9-18次。
(4)心法:
三神归位,魂魄荡漾;循经藏气,九数之长。
实际是采用三田收气的方法,上丹田收气入天目,有纯阳之气由天目穴、左右太阳穴、玉枕穴射入泥丸宫;中丹田收气入土釜,有清明之气由膻中穴下、左右大包穴、胸夹脊射入黄庭宫;下丹田收气入气海,有青玄之气由肚脐、左右章门穴、命门穴射入玄牝宫。
练功要求
(1)练采气图功法时,应循序渐进。开始只要求熟记动作,然后要求柔软、匀速,第三步才要求配合呼吸,最后要求融动、胎息,即息住、神住。
(2)“玄太极,采混元”的动作,开始只要求“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划圆”,渐次要求腰、胯、膝随之转动,再要求全身百骨节随之融动,最后达到胎息。此时体内之气便会充满每一个角落,使你感觉从未有过的舒服、欢娱,并无法用语言表达。
(3)各部身形的调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得合度,需要进行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目的。而且纠正姿势的训练不可在正式练功时去体会,应在非正式练功时对逐个动作仔细检查和揣摩。否则,就违犯了练功时要专心致志和心静如水的要求,从而影响练功效果。
(4)当你在练功中出现气机融动或胎息效果,请不要过度兴奋和追求。否则会过多调用体内先天气机,伤害元气,损害身体,而且不利于下一步提高功力。
(5)采气图和武当山太乙五行桩均属筑基功法,能够练到气机融动和元气充足的程度,便可做出三项选择,即一是外练,进入武术、外气训练,而得强身健体之功;二是濡养,进入气功、养生功修炼,得健康长寿之效;三是炼丹,进入炼精化气阶段的修炼,即完成补亏筑基的任务,可以进行炼精化气的修炼,接着循序进行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阶段的修炼,直至修成大丹,以达仙家境界。
太乙五行桩
功前准备
(一)调心
这里的心,指人的意识。其方法主要是收心、止念、定心。大家一定不要轻视。
(二)调息
就是调整人的呼吸。其方法常用有五种:一是自然呼吸法,把呼吸变慢一些即可。二是深呼吸法,即将呼吸的频率变慢、变均匀、细长。三是腹式呼吸法,分逆式与顺式。但此桩功不宜使用。四是胎息法,此法须修到一定程度才会使用。五是意气呼吸法,指有意识地将气提灌或输送到一条经络、一个部位或一个穴位,又将气引到另一条经络、一个部位或一个穴位。
(三)调形
也叫调身,指练功时调整肢体的形态、姿势,使其达到功法要求的一系列方法。现将本功法对人体各部位的身形要求列举如下:
对头部的要求,头顶悬,亦称“头如悬磬”。头要中正,虚凌向上,好似一根绳子连于百会穴,把人悬于空中。具体做法:头放正,头顶向上领,竖项,下颏内含,喉头回收,意念从喉头位置向上找百会,这样颈项自然后凸,头顶呈现虚凌之状。
对目的要求:目似垂帘,含光默默。即眼睑下垂,仅留一丝光线,眼睛在内平视,目光内收。
对舌的要求:舌抵上腭,亦称拄舌。做法:将唇齿轻轻闭拢,齿似合非合,两侧臼齿如咬物,舌尖自然抵于上门齿内与齿龈相交处,即内龈交穴,稍用意即可,切勿用力,否则舌头僵硬,齿龈上火,而产生副作用。
对胸背的要求:含胸拔背。含胸不能扣肩;拔背不要夹背。
对肩的要求:做到松肩,空腋。但不要一味地将两肩放松下垂。
对肘的要求:肘坠(垂)而悬。但肘部不得用力下垂,否则肩肘必然滞重。
对腕、指、掌的要求:腕要坐,掌要含,指要舒。
对腰: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要放松。伸直时不要硬挺。
对胯:松胯,一是要求髋关节放松,二是要求骶髂关节放松。
对腹:小腹回收,胸腹呈一平面。
对尾闾:尾闾下垂,包括前扣、后翘、左右摆动,都要十分灵活。
对裆:吊裆、调裆、圆裆,使阴囊不要接触到大腿内侧皮肤。
对膝的要求:松膝内扣。
对足的要求:两足平铺地面,把全身重量均匀地放在两脚上,不要偏重于一只脚上。
功法
(一)预备式
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头顶上悬,颈项竖直,双腿微下蹬,拉伸脊柱;舌抵上腭,下颌回收,双目平视远方,并在极目视点上马上慢慢收回目光,微闭双目。
默念“天地人”,意念随之到天穹,到地之深处,随后上下归一,回到体内;
默念“两仪分”,意念随着左脚分开,使人体的“一”分为阴阳,即分出两仪;
默念“起混元”,意念随着两掌心向下由腹前起升到与胸等高,再下按至腹前,根据气感可做2-3次;
默念“玄苍穹”,也就是玄太极时,两掌位于小腹下两侧,掌心向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两次,根据气感可做2-3次。
(二)起势桩
(1)转地阙:两腿蹲马步,左转胯,成左弓步,后坐成虚步;右转体,成右弓步,后坐成虚步。在左右转胯的过程中,两掌在下腹部做旋转太极球的动作。使足三阳、三阴得到牵引、拉动,同时两掌的气机下运,以利于发动丹田之气。根据气感左右可各做2-3次。也可根据练功者自身情况多次旋转。
(2)旋天心:两腿保持蹲马步,左转跨,左手横空划弧,成左弓步,右掌由内向外旋转着升至头顶,后坐成虚步;右转体,右手横空划弧,成右弓步,左掌由内向外旋转着升至头顶,后坐成虚步。左右各做3次,也可根据练功者自身情况多次旋转。从而使手三阳、三阴得到牵引、拉动,同时两掌的气机上运,以利于发动中丹田和上丹田之气。
(三)青龙桩--吕纯阳剑诀护青龙。
(1)青龙桩,主要锻炼肝胆经。
(2)接上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掌由眉前慢慢下按至下丹田,同时呼吸和气机也下降至小腹。两掌继续将气机下按至足部,接着两足大趾上翘;双手由大趾起,将气机从两腿内侧向上导引至头顶上方。以疏通足厥阴肝经。
(3)双手变龙爪,吸气,弊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接着两掌随呼吸和气机下降至腹前,蹲马步,再次吸气、弊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再将气机从两腿外侧导引至两小趾,并完全下蹲。以疏通足少阳胆经。
(4)起左脚,左转身成弓步,目光左转,左右掌随之猛推,并口中发出短而猛的“唏”字以补肝气;向后坐胯,同时左足大趾翘起,两掌顺势将大趾之气从左腿内侧向上导引至头顶上方。
(5)双手高举头顶上方变为爪形,并吸气,憋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左转身,两掌下落,以左肘向后顶,停顿3数。此3数与前面不同,肘每向后顶一数,既做一次呼吸,直到左后转身顶到极致。以牵动肝胆经脉。
(6)两掌向下,将气机从左腿外侧导引至小趾。随吸气两掌突然变龙爪,再次吸气、憋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
(7)两掌向前、向上捧气与肩同宽平,带动左足前、右足后立起,身体前倾;两掌所捧之气由前向两目收气,两掌至变为“肝指诀”,即伸出两手食指,握紧其他四指,由胸前与肩同平向前推出。在推出“肝指诀”的同时,口中徐徐地发出“嘘——”的声音,目光也随着“肝指诀”的推出怒目而睁,以泄肝火、肝邪。可以重复做,重复次数视练功者病情和练功季节而定,一般为3-9数。
(8)发音要求:舌中前部抬起,舌尖抵下齿,口唇呈小扁圆;先发“唏”字音,再发“吁”字音,即舌尖由下向上摩擦、同时口唇由大变小而发出的“唏吁——嘘”,最终保持缩小了的口形发出“嘘——”的声音。
以上为左式,下面变换方向,重复(3)至(7)式,即为右式。详见(9)-(12)式。
(9)收回双掌,两脚变为向前平行站立,并下蹲成马步。起右脚,右转身成弓步,目光右转,左掌随之猛推,并口中发出短而猛的“唏”字以补肝气;向后坐胯,同时右足大趾翘起,两掌顺势将大趾之气从右腿内侧向上导引至头顶上方。
(10)双手高举头顶上方变为爪形,并吸气,憋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右转身,两掌下落,以右肘向后顶,停顿3数。此3数与前面不同,肘每向后顶一数,既做一次呼吸,直到右后转身顶到极致。以牵动肝胆经脉。
(11)两掌向下,将气机从右腿外侧导引至小趾。以疏通足少阳胆经,随吸气两掌突然变龙爪,再次吸气、憋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
(12)两掌向前、向上捧气与肩同宽平,带动、右足前、左足后立起,身体前倾;两掌所捧之气由前向两目收气,两掌至变为“肝指诀”,即伸出两手食指,握紧其他四指,由胸前与肩同平向前推出。在推出“肝指诀”的同时,口中徐徐地发出“嘘——”的声音,目光也随着“肝指诀”的推出怒目而睁,以泄肝火、肝邪。可以重复做,重复次数视练功者病情和练功季节而定,一般为3-9数。
(13)发音要求:与(8)同。
(14)收回双掌,两脚变为向前平行站立。两掌在胸腹前上下起落,调整体内气机。
(四)朱雀桩——马明生玄空飞朱雀
“朱雀桩”,主要锻炼心经,即十二正经中的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使心经气血通畅,心系得到元气充养,并通过扶正祛邪,祛除心脏、血脉、小肠及舌面部的疾病,从而起到强身健体、补亏筑基的作用。
(1)接上式,两掌由体侧上下调整气机,然后两臂掌犹如朱雀旋翅,按正时针由下旋飞而上至肩平,每旋飞一次,重心向足根压一次;旋飞次数和力度视练功者体质而定,一般为3-9数。此为后旋。以震动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2)两掌左右平伸,右掌含气内收,左掌劳宫外撑排废气;换左手掌含气回收,右掌劳宫外撑排废气。即气功中所称“通臂”。快速重复收回和外撑动作,如同朱雀高空翱翔。通臂的次数和力度视练功者体质而定,一般为3-9数。以牵动和拉伸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3)两掌立掌并左右平伸,卷握四指,伸出中指,即为“心指诀”。两中指成心指诀沿左右侧向上划弧而升至头顶,并相互交叉小臂停顿三数,同时喜形于色而发音“呵——”。接着两臂、掌、中指沿中线边发音边下降,当两肘下降至两肋间时,突然两腿下蹲,两肘向下后发力,而且发音也突然中止,并发音“哦”。
(4)发音要求:舌中隆起抵住上腭,舌尖抵住下齿,口型中圆;先发“喝”(喝水的喝)音,后发“哦”音,也就是气流冲破舌中隆起变“喝”音为“哦”音,即“喝哦——呵”,并保持压缩了的气流徐徐吐出“呵——”的声音;发音时面露笑容。最后发力收音时,吐尽胸腹中余气,爆破而出,发出“呵”以补心气。
(5)然后,两“心指诀”一边在下腹前交叉自然摆动以调整气机,一边吸气使两掌由左右两侧向上升至肩平。接着两掌变“心指诀”边徐徐发音“呵——”,边沿左右侧向上划弧而升至头顶上方。然后两小臂于头顶上方交叉停顿3数,两肘下降至两肋间,并下蹲向下后发力,发音也戛然而止。这是(3)式的重复,重复的次数视练功者病情和练功季节而定,一般为3-9数。
以上为“后飞式”,下面变换方向,重复(1)至(5)式,即为“前飞式”。详见(6)-(9)式。
(6)起身,两掌由体侧上下调整气机,然后两臂掌犹如朱雀旋翅,按逆时针由下旋飞而上至肩平,每旋飞一次,重心向足前掌压一次,并提气上飞;旋飞次数和力度视练功者体质而定,一般为3-9数。此为前旋。以反向震动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7)两掌左右平伸,左掌含气内收,右掌劳宫外撑排废气;换右手掌含气回收,左掌劳宫外撑排废气。即气功中所称“通臂”。快速重复收回和外撑动作,如朱雀高空翱翔。通臂的次数和力度视练功者体质而定,一般为3-9数。以牵动和拉伸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8)两掌立掌并左右平伸,卷握四指,伸出中指,即为“心指诀”。两中指成心指诀沿左右侧向上划弧而升至头顶,并相互交叉小臂停顿三数,同时喜形于色而发音“呵——”。接着两臂、掌、中指沿中线边发音边下降,当两肘下降至两肋间时,突然两腿下蹲,两肘向下后发力,而且发音也突然中止,并发音“哦”。
(9)发音要求:与(4)相同。
(10)然后,两“心指诀”一边在下腹前交叉自然摆动以调整气机,一边吸气使两掌由左右两侧向上升至肩平。接着两掌变“心指诀”边徐徐发音“呵——”,边沿左右侧向上划弧而升至头顶上方。然后两小臂于头顶上方交叉停顿三数,两肘下降至两肋间,并下蹲向下后发力,发音也戛然而止。这是(8)式的重复,重复次数视练功者病情和练功季节而定,一般为3-9数。
(11)两脚平行站立,双掌由左右两侧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变掌心向前,两掌前后交替摆动,由两掌一直摆动至足趾,此为“朱雀上抖翎”。
(12)双掌自然下垂于身体的左右两侧,然后变掌心向后,接着两掌前后交替摆动,由足趾一直摆动到头顶,此为“朱雀下抖翎”。
(13)两掌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准备做玄武桩。
(五)玄武桩——陈希夷卧法通玄武
“玄武桩”是通过皮肉和口唇的锻炼、发音的调节以及经络的牵动、动作的导引,以达到祛除脾系统疾病,并以元气充养脾、胃、肠、胆等消化系统的一种动功桩法。
(1)接上式,两手左右下垂,伸直手臂和十指,然后右臂上摆,左臂下摆,身体随之向左倾斜90度;右臂在上用力向左拉伸,左臂在下用力向右拉伸。此式可以停顿3-9数,效果更好。不仅拉伸了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阳跷脉,而且能够消耗左右腰部脂肪。
(2)按相反方向,重复上式。
(3)两掌于体后变“脾指诀”,即卷四指,翘大指。两臂伸直,并掐“脾指诀”于体后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从而拉伸了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4)然后两脚成内八字,两腿站直;两臂夹头,同时向前下伸展,使上体与下肢成一直角。从而拉伸了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5)左右“脾指诀”交替顶出大指,左右各顶出9数,同时口发短而有力的“唬”音,以补脾气。其形如龟蛇缠绕相争之象,使足太阳膀胱经、阳维脉得以拉伸、运动。
(6)左右“脾指诀”边顶出边起身,使两“脾指诀”高举至头顶;然后身体后仰,两脚内扣,两膝相夹,两胯外撑,吸腹直背,从而拉伸任脉、冲脉;再行两“脾指诀”左右伸展,外发力3-9数,亦口发短而有力的“唬”音,以补胃气。
(7)收回左右“脾指诀”,向后平伸至头顶,身体保持后仰,再行交替顶出左右大指,并发出短而有力的“唬”音,其形亦如龟蛇缠绕相争之象,使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阴跷脉、阴维脉得以拉伸、运动,然后缓缓起身站立,“脾指诀”由头顶向下至胸腹、背腹导引,同时面带忧思之色,徐徐发音“呼——”。
(8)发音方法:舌中稍上抬起,挤压气管中发出的气流,嘴唇撮圆、缩小,约束气流的外放,从而使气流震动口唇部;先发“唬”音,再滑向“呜”音,最终保持缩小了的口形发出“呼——”音,即“唬呜——呼”。发音时面带忧思的表情。
(9)双手掐“脾指诀”由体侧置于身后,并于体后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从而拉伸了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10)然后两脚成内八字,两腿站直;两臂夹头,同时向前下伸展,使上体与下肢成一直角。从而拉伸了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11)左右“脾指诀”交替顶出大指,左右各顶出9数,同时口发短而有力的“唬”音,以补脾气。其形如龟蛇缠绕相争之象,使足太阳膀胱经、阳维脉得以拉伸、运动。
(12)左右“脾指诀”边顶出边起身,使两“脾指诀”高举至头顶;然后身体后仰,两脚内扣,两膝相夹,两胯外撑,吸腹直背,从而拉伸任脉、冲脉;再行两“脾指诀”左右伸展,外发力3-9数,亦口发短而有力的“唬”音,以补胃气。
(13)收回左右“脾指诀”,向后平伸至头顶,身体保持后仰,再行交替顶出左右大指,并发出短而有力的“唬”音,其形亦如龟蛇缠绕相争之象,使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阴跷脉、阴维脉得以拉伸、运动,然后缓缓起身站立,“脾指诀”由头顶向下至胸腹、背腹导引,同时面带忧思之色,徐徐发音“呼——”。
两掌调节一下气机,准备做下一桩式。实际上后面(8)-(12)五式是前面的重复。一般同一桩式练两遍就行了。多则汗多而夺血。此式动作较多,牵动的经脉也多,正是“脾居中央”,“百脉来朝”的隐义。
(六)白虎桩——张三丰太乙揽白虎
“白虎桩”主要通过舒张肺气、坚固两肋、牵拉肺经,以使肺脏、气管等呼吸系统得到元气充养,并通过肢体的导引、抛摔、发力动作、以使皮肤、毛发等都能得到气血的充养,从而起到扶正祛邪,祛除呼吸系统疾病,进而强身健体、补亏筑基的作用。
(1)两掌从下腹部拉起,右掌斜出,身体半下蹲的同时,突然左摆,以带动右掌向左前上方抖气,左掌向后下方抛气。从而拉伸、运动了带脉、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2)按相反方向,重复上式。
以上(1)(2)两式重点在于摆腰、抖气,可以重复做3-9数,也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和季节情况增加次数。
(3)两腿恢复马步,右掌横出,身体扭动转身向右,带动右掌向左撸气;在右臂到达左极点时,突然抽右肩回气入胸肺。从而挤压、运动了右部胸肺,也拉伸、运动了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
(4)左掌紧接上式横出,身体扭动转身向左,带动左掌向右撸气;在左臂到达右极点时,突然抽左肩回气入胸肺。从而挤压、运动了左部胸肺,也拉伸、运动了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此式实际上是上式的相反方向重复。
(5)以上(3)(4)两式重点在于拧腰、抽肩,可以重复做3-9数,也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和季节情况增加次数。在重复左右撸气和抽肩之后,突然膨胀双臂发力,并口发短而有力的“嘶”以充补肺气。
(6)双臂同时在胸肺部调气,即舒缓地向胸肺贯气并舒展开去。双臂挤压时徐徐呼气,双臂舒展时缓缓吸气。调气的次数根据胸肺气机的充盈情况。
(7)两掌收回胸前,上下调气并变为“肺指诀”,即双手卷曲四指,伸出无名指。“肺指诀”一边由左右体侧向下导引至两足侧,一边面带悲伤的情绪,徐徐发音“咝——”。然后伸直双臂成90度角由下向上引气,使胸部阔展直到双臂到达头顶之上。稍作停顿,犹如《内景图》中“碧眼胡僧手托天”的形象,有望日接天之意。
(8)发音方法:上下门齿轻轻咬合,舌尖抵住上下门齿缝,使气流从门齿与舌尖之间的缝隙挤破而出;先发“嘶”音,再发“咝”音,使发音的气流通过缝隙时越来越细小,即保持压缩了的“嘶”音徐徐发出。发音时注意保持悲伤、悲痛的情绪。
(9)接着“肺指诀”向中左右伸展,伸展至极点做“三点水”后立即松开“肺指诀”向上收回双臂,回气至胸肺。
(10)再掐四指,伸无名指,沿左右体侧向下导引至两足侧,同时徐徐发音“咝——”。发音方法同(8)。
(11)然后伸直双臂成90度角由下向上引气,使胸肌阔展直到双臂到达头顶之上。稍作停顿,有望日接天之意。
(12)接着“肺指诀”向中左右伸展,伸展至极点做“三点水”后立即松开“肺指诀”向上收回双臂,回气至胸肺。
(13)上述各式只做了一遍,一般以两遍为宜。若是在秋天或是有肺病者,可以增加次数,以便清肺润燥,美洁全身皮肤及毛发。
(七)双鹿桩——阴长生芝田养双鹿
“双鹿桩”模仿长寿神兽鹿和龟的形体动作,以牵拉肾经,运动肾脏、膀胱等,使人体泌尿系和生殖系得到元气滋养,从而治疗肾病以及由肾病引发的其他疾病,进而增强体质、补亏筑基,为下一步丹道修炼打好基础。
(1)两掌在腹前调整一下气机,然后弓腰由大趾将气机向上疏理至舌根两旁,再导引至头顶上方;接着两臂和身体由上至下逐节卷曲而下,同时徐徐呼气,使气机由头顶下降至脚底涌泉,两手着地。
(2)两腿立直,以胯为折点;两臂带动脊柱左右、前后摆动各3-9数。摆动次数视心脑血管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承受力而定。摆动时两臂和上体完全放松,有助于脊柱、脏腑复位,并治疗腰椎、颈椎疾病。
(3)双手大指与食指掐于两足要跟腱,使上体贴于腿部,迫使腹内呼吸之气吐出;上体离开腿部时,可做缓缓吸气。此式可做3-9次。每做一次,当上体贴于腿部时,下颌用力向尾闾接引,形成武当山道士的“鹿吹垂尾”姿势。这样既可俯身拉伸背部脊柱和腿部筋腱,又能拉伸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而且能使真气不散。
(4)松开双手,两掌复于两足面,由涌泉向上拉气,沿小腿、大腿、腹部、颈部、头部,至于头顶上方,呈高举双手状。双手向上拉气时,由下至上应为缓缓吸气。
(5)双手掐“肾指诀”,即卷曲四指,伸出小指。然后两“肾指诀”翻掌心向上,再上撑片刻。此时应调整一下呼吸,在双手下降和发音之前应吸足一口气。紧接着掐“肾指诀”的双手掌心转向下,一边面露惊恐之色徐徐发音“吹——”,一边向下导引气机至肾、至足三里、至涌泉。此为“百脉归肾”,当“肾指诀”由头顶上方向足底发音引气时,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冲任脉、阴阳维脉以及足三阴经之气均向下行,所以形成“百脉归肾”的动势,从而具有很强的滋补肾阴、强壮肾阳、治疗肾病的效果。
(6)发音方法:双鹿桩的发音只补不泻,或以泻为补的方法,是符合道家理法和中医理论的。发音时先发“嗤”,再徐徐发出“吹——”。发“嗤”时,两“肾指诀”掌心上撑;转掌心向下时,再调整成惊恐的情绪,然后徐徐发出“吹——”。所以上撑补阳,“嗤”音补阳;下引滋阴,“吹”音滋阴。
(7)身体下蹲,两掌复于足面,大小腿后部完全相叠,两臂置于两腿内侧。稍做呼吸调整,吸气时,尾椎内叩;呼气时,颈椎和胸椎外撑。可使脊柱、背肌、督脉完全拉开。
(8)保持上式,下颌由下至上正时针画圆,进一步拉伸和运动脊柱、背肌、督脉。然后头顶一边向前顶着,一边左右摆动着,缓缓地立起双腿。这就是武当山道教的“龟纳鼻息”姿势,与“鹿吹垂尾”一样,既能拉伸背部脊柱和督脉,又能挤压腹腔锻炼内脏和减肥,而且能使脏腑归元,真气不散。按道家的练法,“鹿吹垂尾”以滋阴、保真;“龟纳鼻息”以养元、壮阳。
(9)两掌复于足面,拉起涌泉之气,沿小腿、大腿、腹部、颈部、头部,至于头顶上方,呈高举双手状。双手向上拉气时,身体由下至上逐节卷曲而上,同时缓缓吸气。
(10)双手掐“肾指诀”,然后翻掌心向上,上撑片刻并调整一下呼吸;转掌心向下,一边发音“吹——”,一边向下导引气机至肾、至足三里、至涌泉,即“百脉归肾”势。
(11)重复做“鹿吹垂尾”和“龟纳鼻息”,以滋阴壮阳,保真养元。
(12)之后再由(9)式返回(2)式,即从(2)式至(11)式再练习一遍。在实际练功中,如果我们只练习(1)至(12)的话,可能会出现“马阴藏象”,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精气逆行,绝断性欲。这样应当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也有人会说,“太乙五行桩”滋阴壮阳是假,否则怎么会练得人没有了性欲呢?所以我们专门在“双鹿桩”后面增加了(13)式,以供那些需要增强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练功者锻炼,而且效果非常好。当然我们必须提醒大家,如果您偶尔需要那么一两次是可以的,多则无益。尤其是您已下决心进行丹道修炼,那么在这个补亏筑基阶段是绝对不能练习(13)式的,否则“急水滩头挽不住船”,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切记,切慎。
(13)身体半蹲,两掌在小腹前调气,然后变捧球,并在腹前抟揉武当山道教“太极球”;接着两手左右叉腰,大指掐肾俞,四指掐肾门,助其腰胯前顶阴部,停顿36-81数,而且每数一次,内力前顶阴部一次;换势为后翘尾闾,同样停顿36-81数,而且每数一次,内力后翘尾闾一次;换势为侧顶左胯,顶住后再用内力顶胯36-81数;换势为侧顶右胯,顶住后再用内力顶右胯36-81数;接着做“摇丹鼎”、“摆丹炉”,即前、后、左、右摇摆下丹田。很快就能生聚真阳,3-5天即能明显增强性功能和生殖能力。
(八)调气桩——运转乾坤调理三焦
(1)立起双腿,两掌在胸腹前调一下气,接着身体半下蹲,左掌由左肋下向后穿出,并身体左转左掌由下向上划弧回气,收回到右部胸腹,从而完成了左半边的乾坤运转的动作。从而使手少阳三焦经得以拉伸、运动。
(2)右掌由上至左胸前齐眉而下,收气入胸腹,从而完成右半边的乾坤运的动作。从而使手少阳三焦经得以拉伸、运动。
(3)发音要求:舌中稍抬高,口唇略收圆,气流通过舌中与上腭之间摩擦而发出的音;先发“嘻”音,再逐步抬高舌中部,挤压气流,使之变为“噫”音,并使变窄了的“嘻——”音徐徐发出。
(4)以上动作重复3-9数。然后收回左右手势,由上至下收回气机。
(九)收势——三田返还展布官窍
(1)两脚收回并拢,直身站立。做“三田收气”。
(2)两掌从左右体侧斜出,边吸气边向上捧气,至肩平回照印堂;向印堂收气,两中指点印堂穴,使气入泥丸;两中指沿眉弓向两侧分开,至率谷中指点穴,使气入泥丸;两中指继续向后导引,至玉枕中指点穴,使气入泥丸。
(3)两掌从身后向下导引,至腰部转掌向前、向上捧气,至胸口平回照鸠尾下;向中丹田收气,两中指点鸠尾穴;两中指沿乳线向两侧分开,至大包中指点穴,使气入中丹田;两中指继续向后导引,至至阳中指点穴,使气入中丹田。
(4)两掌从身后向下导引,至腰部转掌向前、向上捧气,至肚脐平回照下丹田;向下丹田收气,两中指点肚脐,使气入下丹田;两中指沿带脉向两侧分开,至章门中指点穴,使气入下丹田;两中指继续向后导引,至命门中指点穴,使气入下丹田。
(5)两掌复回肚脐,相叠捂于肚脐上;左掌在下逆时针转9圈,右掌在下顺时针转9圈。
(6)慢慢睁开双眼,轻轻活动一下双足。结束练功。
十:练功禁忌:
“清静斋戒为之城”。
不要泄精,否则前功尽弃。
如练到性欲旺盛,应注意减少肉食,以素食为主,且忌食生姜、葱蒜、辣椒、韭菜、香菜等腥臊食品。
如练到胎息、辟谷初期,宜用肉桂、核桃、红枣等补中益气的食品。
如练到完全辟谷阶段,只可偶尔食用少量的云母粉米粥、葛根粉或咀嚼洗净的葛根,渐至丹家境界。
除以上食戒外,还有心戒、行戒、色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