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环岛立交
中国上海市境内的交通广场、立交环岛
五角场环岛立交(Wujiaochang Island Grade Separation),位于上海市东北部,是中国上海市境内的立交环岛,也是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区域的重要门户之一。
历史沿革
民国8年(1919年)4月,军工路建成。
民国10年(1921年)至民国15年(1926年),先后筑成殷行路(军工路至殷行镇)、翔殷路(军工路至纪念路)、淞沪路(北段从小吉浦至翔殷路,南段从控江路至今长阳路)和闸殷路(军工路的闸北水电公司至淞沪路);其中,东西向翔殷路与南北向的淞沪路相交点,即今之五角场环岛。
民国16年(1927年)7月,国民政府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实施大上海计划,在翔殷路以北、淞沪路以东、闸殷路以南约46.7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规划建设新的市中心区;对道路、交通有一套完整的计划,同时,除了市中心区内部的道路网外,为了加强对全市的联通,拓建了翔殷路(包括今邯郸路),辟通了淞沪路(包括今黄兴路),新筑了其美路(今四平路),五角场环岛的五条道路相交初步形成。
民国18年(1929年)后,国民政府上海特别市政府实施《大上海计划》,筑有相交的四平路、邯郸路、淞沪路、翔殷路、黄兴路五条交通干道,俗称五角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党政府挑起内战,不关心市政建设,五角场环岛连同五条主要道路围绕中心半千米范围内,大多是芦苇塘和荒坟。
1960年,铁路何杨支线的建成,军工路和五角场地区新建大批仓储,五角场环岛地区货运趋于繁忙,境内的道路相应得到整治。
1983年10月,为迎接在江湾体育场召开的中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五角场环岛进行改建,直径76米,面积5900平方米,成为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绿色环岛,并在环岛中央矗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不锈钢雕塑。
1984年9月,五角场地区15.9平方千米由宝山划入杨浦,其中包括五角场环岛。
1990年,五角场环岛中央设一座高37米城市雕塑,替代原不锈钢圆球雕塑,其名为“世纪的旋律”。
1997年,上海市政府启动新一轮灯光建设,实施“三线两点”灯光工程,五角场环岛以中央灯光的汇聚形成特色景观。
2000年至2005年,五角场环岛的五条主干道全部拓宽,车行道增加到16至38米。
2003年4月,中环线五角场立交工程开工建设,五角场环岛一并改造。
2004年7月,中环线配套项目五角场环岛保护壳道路工程国和路(翔殷路至黄兴路)道路辟通、国定路(四平路至黄兴路)拓宽竣工通车。
2005年9月15日,五角场立交工程竣工,五角场环岛立交开放通车。
区位环境
五角场环岛立交位于上海市东北部,距上海市中心约9千米,其环岛部分为五岔路口,由翔殷路、邯郸路两条快速路,淞沪路、黄兴路、四平路三条城市主干路相交而成,其中翔殷路至邯郸路部分为城市中环线组成部分之一,是区域发展的东西轴;黄兴路至淞沪路为城市内环线的切向放射线,是区域发展的南北轴;四平路是市区骨架路网“三纵三横”中三纵东线。交叉口的西侧、南侧是国定路和国定东路,东侧是国和路,北侧是政通路。
设计规模
整体布局
五角场环岛立交分为四层,第一层为下穿下沉式广场的黄兴路至淞沪路车行道;第二层为椭圆形下沉式广场;第三层为环岛交方式的地面道路;第四层为从下沉式广场上方通过的中环主线邯郸路至翔殷路的高架道路。
设计理念
五角场环岛立交的中环线建筑为金属椭球体,形象脱胎于中国传统的绘红彩蛋,借助其孵化、育孕、诞生的概念,象征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未来充满生机和活力。
设计特点
五角场环岛立交中环线上的椭圆形建筑主体为轻钢结构,外皮为玻璃与铝板,外观以模数化阵列排布,虚实相通,顶部比例做渐变式镂空处理,部分铝板表面喷有夜观金属漆,极具视觉冲击力。
五角场环岛立交的椭圆形广场内设有人行地道 ,以行人从各自路段引入下沉式广场方式,取代人流在地面的穿越, 以解决人车干扰问题。
设计参数
五角场环岛立交中黄兴路至淞沪路车行道为双向四车道,宽21米;椭圆形下沉式广场深4米,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道路环岛长轴为100米,短轴为20米,环岛路面为环行五车道,标高4.10米,总宽为20米。上海中环线上的椭圆体长106.8米,宽48.8米,高15.8米,中间拱梁顶部最高处距桥面10.4米;高架桥为双向八车道,横断面宽度30.5米。
设备设施
截至2018年2月,五角场环岛立交设有电子警察等交通设备,对违规的车辆及非机动车辆进行抓拍记录。
交通换乘
据2019年8月上海地铁官网显示,途经五角场环岛立交的地铁线路有:
据2019年8月上海公共交通官网显示,五角场环岛立交共设5个公交站点,其公交线路分布具体如下:
运营情况
交通流量
1991年,五角场环岛的人口流量为30万人·次/日。
1992年,五角场环岛的人口流量为40万人·次/日。
2000年,五角场环岛的人口流量为60万人·次/日。
2000年,五角场环岛的车流量达到3.3万辆车·次/日。
2008年,五角场环岛的车流量达18万辆车·次/日。
通行事项
2016年7月起,货运车辆禁止驶入五角场核心区的时间由7时至20时延长为7时至22时,五角场环岛立交包括其中。
截至2018年2月,淞沪路近五角场环岛立交段禁止非机动车通行。
文化特色
1999年8月,五角场环岛被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列入上海市十二个“市文明示范标志区域”之一,开展创建活动。
2006年5月1日,五角场环岛的下沉式广场(又称:五角场环岛广场)投入使用,该广场集景观、绿化、休闲、交通于一体,为五角场环岛周围商业设施的联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五角场的商业因此呈现出发展潜力和空间。
荣誉表彰
1992年,五角场环岛被首批评为市文明交通集散点。
2000年,五角场环岛被命名为上海市文明示范标志区域。
价值意义
五角场环岛立交工程体现了“人、环境、交通、发展”互相交融的理念,形成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协调的氛围,不仅具有良好的交通功能,还有优美的景观环境,下沉式广场为环岛周围商业设施的联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五角场商业也将因此呈现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更能突现五角场今后发展成为城市副中心和市级商业中心的的“龙头”地位。(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评)
参考资料
第四节环岛立体道路工程.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30 21: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