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西藏古代吐蕃王朝时期的断代史,相传成书于公元八世纪,由德格印经院刻版印刷。书中记述了从吐蕃王朝赞普赤松德赞起历代赞起历代赞普执政时期的历史,从中可以看出,赤松德赞执政时期,吐蕃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成为鼎盛时期。本书史料丰富珍贵,是研究西藏历史、宗教、文化的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简介
相传为邬坚领巴(o-rgyan-gling-pa)于1285年在桑耶和协札两地所掘莲花生大师所藏五部“伏藏”文献。
全书分为《鬼神篇》(lha-vdre-bkavi-thang-yig)、《国王篇》(rgyal-po-bkavi-thang-yig)、《后妃篇》(btsun-mo bkavi-thang-yig)、《译师篇》(lo-pan-bkavi-thang-yig)、《大臣篇》(blon-po-bkavi-thang-yig)等5部,因而得名。
该书在记述8世纪藏王墀松德赞时期莲花生大师在西藏降伏妖魔、利益六道众生、修建寺庙、翻译佛经等11项功业的同时,对世界的形成、人的来源、外道佛教源流、佛教结集、吐蕃法王传承、各大译师、佛教在吐蕃弘传、大昭寺修建及松赞墓、松赞庙等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
记载。
其中对吐蕃时期的法律、行政、军事制度的建立和一些重要朝臣、王后、译师事迹的记载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又由于该书引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题材,行文流畅、词藻华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民族出版社根据德格版木刻本于1986年已铅印出版。
主要影响
《五部遗教》等宁玛派典籍与禅宗
有关禅宗在吐蕃传播的资料,主要保存在1古日邻坚林巴掘于雅隆水晶岩洞中,有一黄色敦煌汉藏文献中,如汉文《顿悟大乘正理决》,藏文P. T. 116,P. T. 823等卷子.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已多有研究.除敦煌文献外,后期的藏文佛教史着对禅宗在吐蕃的传播也有涉及.但大部分着作认为禅宗的宗旨与正统佛教不相符合,只有《五部遗教》等宁玛派典籍对禅宗的态度比较公允,并收录有禅宗的原始材料.鉴此,《五部遗教》对于研究汉藏佛教关系史及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历史极有参考价值.
注释:①②③④《五部遗教》,多杰杰博整理,民族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84,227,302,538页.⑤土登微色旦白尼玛:《宁玛教派源流》(上册),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版,第652页.⑥松巴堪布着,蒲文成,才让译:《如意宝树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595页.⑦见注①,第454页.⑧转引自李森编着:《中国禅宗大全》,长春出版社1991年8月版,第890页.⑨⑩⑧见注①,第454一455,459,460页.⑩木村隆德着,李德龙译:《敦煌出土藏文禅宗文献的性质》,载《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十二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⑩见注①,第466,467页.0见注⑧,第4页.⑩见注①,第464页.⑩⑩⑩⑩⑩见注⑧,第7,114,57,902,821页.⑧⑥.戴密微着,耿异译:《吐蕃僧诊记》,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版,第205,206页.@见注①,第456页.⑥陈践,王尧编注:《敦煌本藏文文献》,民族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228页.①见注⑧,第198页.⑧.见注①,第457一458,460页.①拔塞囊:《拔协》,伶锦华,黄布凡译注,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48页.⑩见注⑧,第206页.@见注①,第463页.⑥布顿着,郭和卿译:《佛教史大宝藏论》,民族出版社1986年3月版,第175页.⑥匆见注⑧,第195一197,33页.⑧见注①,第53,54页.①④娘尼玛韦色:《娘氏教法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406,407页.⑥函见注⑧,第27一29页.9见注⑩,第103页.@99.见注①,第176,181,456一457,468页.⑥见注⑩,第102页.⑩0见注⑧,第206,202页.晒杜继文主编:《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3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