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卡宁厄姆
英国军事工程师
英国军事工程师、考古学家、印度考古局首任局长。卡宁厄姆以创建印度考古勘探团,发现鹿野苑、那烂陀寺、桑奇大塔等遗址而闻名于世。
生平简介
亚历山大·卡宁厄姆(1814-1893),又译亚历山大·康宁汉姆,英国军事工程师、考古学家、印度考古局首任局长。早年在英国驻印度工兵团服役28年,1837年在佛教圣地鹿野苑发掘、对其雕塑品进行精细的素描。1850年发掘古印度遗址桑奇大塔。1854年继有关达拉克的一部考古著作后,又发表了《比尔萨佛塔》一书,为第一部试图依据佛寺建筑考证佛教史的著作。1861年以少将军衔从军队退役,1871年刊行《古印度地志》,辑录公元三世纪的阿育王法令多篇,1879年完成《巴鲁特佛塔》一书,1885年从考古队退休,专门从事钱币收藏,1887年受封爵士。
印度考古
卡宁厄姆的父亲是苏格兰诗人艾伦·卡宁厄姆(Allan Cunningham)(1784-1842),邓弗里斯郡(Dumfrieshire)的原住民。19岁的卡宁厄姆加入了孟加拉工程学会(Bengal Engineers),在其早期生涯里,卡宁厄姆遇见了英国的钱币收藏家、研究印第安文化的学者詹姆斯·普林塞普(James Prinsep)(1799-1840),正是他激发了亚历山大对于印度历史及钱币的兴趣。1834年,在英国皇家工程兵部认服役的二十岁的卡宁厄姆中尉从苏格兰第一次来到印度,驻扎在贝拿勒斯
 1837年,卡宁厄姆在印度恒河边上的瓦拉纳西(Vārānasi)(1957年以前叫贝拿勒斯Benares)附近发掘了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鹿野苑(Sārnāth)。起初,他在瓦拉纳西城外看见一个三十多米高的圆顶建筑,于是决定进行一次小小的发掘,于是发现了一些精美的雕像,还找到了一块刻有文字的石头。从破译的文字来看,这可能是一座佛教遗址,他同时得知佛祖确有其人,但既不是埃及人也不是俄塞俄比亚人,而是出生在印度北部的某个地方,卡宁厄姆这次的发掘成果仅此而已。十多年后,即19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中国僧人法显的《佛国记》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相继在英国出版。对照两本著作透露的信息,卡宁厄姆确认了遗址的身份,宏伟的圆顶建筑是一座佛塔,是纪念佛祖觉悟后第一次讲经的地方,这就是著名的鹿野苑。英国人的考古发掘,中国的历史资料——古印度的历史从此被一点一点的剥开,一千多年璀璨夺目的佛教历史开始重现。此后,卡宁厄姆并没有停止,他以翻阅了无数次的《大唐西域记》为指南,在印度的土地上展开了长达25年的考古发掘,挖掘了一座又一座重要的佛教遗址。  
  1850年,他在桑奇(Sānchi)发掘了一些印度现存最久远的遗址。除了1848年对克什米尔(Kāshmir)寺庙建筑的研究以及1854年的一部关于拉达克(Ladākh)的著作外,他还出版了《比尔萨群塔》(The Bhilsa Topes or Buddhist Monuments of Central India)(1854),对中印度发现的佛塔群进行了介绍,这是第一次通过佛教建筑遗迹探寻佛教历史的一次认真的尝试。  
1861年,卡宁厄姆在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菩提伽耶(Bodh Gaya),找到了大菩提寺的遗址。他在日记中写到:“发掘工作很单调,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在阅读中国人的《大唐西域记》,玄奘对那棵著名的菩提树以及周围的佛像和庙宇,记载的都很详细,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大量的遗迹,书中的描述和发现结果非常吻合。”今天的大菩提寺是卡宁厄姆根据玄奘的描述修缮而成的,甚至连装饰图案和建筑材料也来自于《大唐西域记》提供的信息。同年,卡宁厄姆在印度比哈尔邦发现了——那烂陀寺遗址 。这里曾是古印度的文化中心,也是拥有一万余人的佛教大学。  
1861年,身为少将的四十七岁的卡宁厄姆从军队退役,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职位:他出任了新成立的印度考古局局长。这一头衔对他来说虽然多少有些徒有虚名——他只有两名助手,但他欣喜若狂。康宁汉姆决定沿着玄奘的足迹进行考古挖掘。在他看来,《大唐西域记》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书中提供了佛教所有圣地的位置、方向、距离和主要标记等准确信息,甚至对它们的布局也做了详细的描述。康宁汉姆带着他那规模不大的考古队和助手们一起上路了。此后的二十五年里,康宁汉姆追寻着玄奘当年的足迹,在整个印度不停地奔波,挖掘和验证这位中国高僧所记录的所有重要遗址。
1865年印度考古局解散,1870年重建,这时他又恢复了原来的职位。接下来的15年里,卡宁厄姆在北印度的废墟中展开了许多次考古发掘。最后一个佛教圣地的发掘是位于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佛陀的出生地。尽管以现代考古发掘的标准衡量,康宁汉姆当时所采用的方法有些粗糙。但是他把玄奘当年所看到的,后来却被印度人自己忘记了一千年的历史展示给世人,他使佛教在印度重见天日,实在是功莫大焉。
1871年,《古代印度地理》(Ancient Geography of India)出版,第一次收集了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的法令。1879年《巴尔胡特塔》(The Stupa of Bharhut)问世,在巴尔胡特塔的碑文解读及雕刻内容的比定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果。这许多年中,卡宁厄姆收集了大量的印度钱币,其中的精品被大英博物馆购得。1885年,卡宁厄姆从考古局退休,此后他投身于印度古钱币的研究,并出版了相关的两部著作(Coins of Ancient India 1891)。1887年,被授予爵士头衔。1893年,卡宁厄姆去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3 02:44
目录
概述
生平简介
印度考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