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
缪尔达尔创作的经济学著作
《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是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68年。
内容简介
全书覆盖了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等11个国家的情况,分别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贫穷国家发展、进步的症结和重心所在,恳切地指出不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避免走传统老路,应在人口控制、农业发展、土地分配和科教文卫等方面进行改革和重建工作,并疾声呼吁发达国家应承担起帮助不发达国家取得进步这一责任。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缪尔达尔对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趣与日俱增。由于他1947年开始在欧洲经济委员会任职,故其研究重点在欧洲发达国家。1953年秋天,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作了为期6周的南亚旅行,广泛接触了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各个阶层的人士,深入了解了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这以后又多次访问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1957年秋末,他辞去在欧洲经济委员会的职务后,便全力以赴从事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在美国20世纪基金会的帮助下,他尽10年(1957—1967年)之功,完成了《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
作品思想
一、现状
缪尔达尔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的分析,来说明不发达国家的现状。他把这些因素归于6种:产出与收入;生产条件;生活水平;生活和工作态度;制度;政策。前3种是经济因素,后3种是非经济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产出与收入。不发达国家主要特征之一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从而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偏低。
(2)生产条件。造成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低下,并影响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的是生产条件不良。例如,南亚各国,部门规模都很小,而农业、手工业的规模则更小。同时,由于生产技术落后,资本密集程度低,加之储蓄率偏低,致使资本形成缓慢。而资本形成的缓慢又使道路、铁路、港口和电力等社会间接资本的投资不足,并使劳动生产力无法通过提高资本密集度而增加。劳动生产力低下反过来又成为资本无法大量积累的原因。总之,南亚各国所存在的这些不利的生产条件,既是产出和收入偏低的原因,又是其结果。
(3)生活水平。食物摄取不足、居住环境欠佳、卫生医疗设备不完善和文化教育设施过少,反映出南亚各国生活水平的低下。生活水平低下固然是生产力和收入低下造成的,但它又成为生产力无法提高和收入无法上升的原因。
(4)生活和工作态度。南亚各国普遍存在工作时间的不足和服从观念的不强,迷信泛滥,缺乏合作的态度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落后的生育观等。这些不利于发展的生活观念和工作态度,既使生产力无法提高,又使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低下。当然,生活水平低也是生活和工作态度欠佳的原因。
(5)制度。南亚各国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包括:阻碍农业进步的土地所有制度;没有建立起企业、就业、贸易和信用制度;国家不团结;政策不稳定和效率低;行政部门不够清廉;地方自治政府无能;等等。这些制度上的缺陷产生于政治的普遍参与程度不够和僵化、不平等的等级制度。这些制度因素相互关联,互为因果,进而对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生产力、收入和生活(尤其是教育)水平低下又使制度上的缺陷持续存在。
(6)政策。对上5个因素任其自然发展,则可能使不发达国家的停滞状况持续恶化。而政策的作用就在于引起生产条件、生活水平、生活和工作态度、制度等4个因素发生有利于发展的变化。这是不发达国家做得不够的。
二、理想
缪尔达尔认为,不发达国家摆脱贫穷困境而取得发展的前提是,树立“现代化理想”。他将“现代化理想”的内容和意义概括为以下10点:
(1)崇尚理性,消除一切迷信和不符合科学逻辑的理论与传统(包括思想、行为、生产、分配和消费诸方式),不发达国家必须进入“科学的纪元”。
(2)对发展的渴望,这是不发达国家的合理要求。为了协调有关各项发展的政策,还必须有发展计划。
(3)提高生产力,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是发展计划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4)提高生活水平,这是不发达国家人民普遍的希望,也是提高生产力的主要目的。
(5)社会平等和经济平等,打破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等级制度,使人们在地位、财富、收入和生活水平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更大的平等将是促进生产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6)制度和态度的改变,这意味着要改变所有陈腐的、传统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以增进劳动效率,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实现机会均等。
(7)国家的团结。政府部门既要具有权威又要有效率,不能存在敌对的集团。只有这样,才能坚定、有效地执行国家发展政策。当然,国家团结并不意味着中央政府的高度集权。
(8)国家的独立,这和国家的团结一样,能有效地制订和执行发展政策,从而成为取得发展的先决条件。
(9)政治的民主,这意味着政府行为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并服从多数人的意愿,应该允许人民拥有更多的思想和行动自由。
(10)基层的民主,这是指中央政府应把一部分权力交付给地方政府或区域团体,使它们能处理自身的事务。这样能使政府的发展政策,经由人民大众的合作和共同承担责任,更少地遇到阻力。
缪尔达尔认为,以上这些“现代化理想”的各个方面虽有重复之处,偶尔也有冲突之处,但在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互依存,彼此强化的。
三、改革
基于上述分析,缪尔达尔认为,不发达国家应积极进行平等的改革。具体主张是:
第一,进行土地改革。尽管不发达国家各国的土地关系状况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现存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和租佃关系严重妨碍了耕种者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所以,除了少数情况外,大多数不发达国家的农业产量是很低的。这些说明不发达国家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改革。改革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因国因时而异。可以把土地平等地分配给耕种者和其他缺乏土地的人;可以组织合作农场;也可以把土地收归地方市镇或国家所有;还可以组织资本主义式的市场。
第二,进行教育改革。不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不但不能促进发展,相反却要阻碍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令人担忧的是,发达国家一再宣布要扫除文盲,举办成人教育,发展初级学校,可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现实情况是,在大量学龄儿童未能入学的情况下,中等教育发展得比初等教育快,而高等教育又比中等教育发展得快。而且,这些中等和高等教育,主要不是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而是普通学校和高等学府。这些学校里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获得学位,以谋得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因此,学生毕业后不愿去农村和城市贫民区去帮助穷人。只有改革这样的教育制度,才有利于发展。改革的内容是:广泛开展成人教育,优先发展初等教育,即停办一些普通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或改变其教学方向;发展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以便培养更多更好的教师、医生、技师和农艺师等。总之,教育的改革方能使教育实实在在地提高生产力。
第三,进行权力关系的改革。在许多不发达国家,权力掌握在特权集团手里。特权集团包括地主、实业家、银行家、大商人和高级官员等。这些人大多只顾自己发财致富,而不关心国家的发展。所以,要进行权力关系的改革,使权力从上层集团手里转移到下层人民大众的手里。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缪尔达尔(1898—1992),瑞典经济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
缪尔达尔早期是瑞典派的主要代表,尤其对一般动态均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40年代起转向从结构和制度上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战后更多地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平等化社会改革等问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24 16:5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