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纤维
稀有天然纤维
亚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纤维之一,距今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
产品介绍
在西方,人们对亚麻纤维的宠爱久盛不衰,经历了几个世纪。在历史上,纺织行业几度兴衰,唯有亚麻作为古老的服饰文化独领风骚,长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即使在化纤产品快速发展的浪潮撞击下,仍不失其风采。
亚麻纤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纺织纤维,亚麻纤维制成的织物的用途很广泛,可以用作服装面料、装饰织物、桌布、床上用品和汽车用品等产业用品。随着新品种、新技术、新纺纱方法、新织造方法及新的整理工艺的出现,亚麻制品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亚麻制品的主要生产地主要是法国、比利时、荷兰,中国亚麻的种植面积虽然较高,但亚麻纤维的产量仅排在第六位。
应用
具有调温、抗过敏、防静电、抗菌的功能,由于亚麻的吸湿性好,能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20倍的水分,所以亚麻织物手感干爽,如今,防皱、免烫亚麻制品的诞生和混纺产品的出现,使亚麻产品的市场进一步拓展了。在国际上,亚麻的织造多为片梭织机剑杆织机,产品包括细致优雅的亚麻手帕、衬衫衣料、绉绸、花式色纱产品、运动装以及麻毛混纺产品。家用产品则包括:窗帘墙布、桌布、床上用品等。产业用产品则包括:画布、行李帐篷、绝缘布、滤布以及航空用产品。
性能
亚麻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它吸湿散热,保健抑菌,防污抗静电,防紫外线,并且阻燃效果极佳。
散热性
天然纤维中唯一的束纤维。束纤维是由亚麻单细胞借助胶质粘连在一起形成的,因其没有更多留有空气的条件,亚麻织物的透气比率高达25%以上,因而其导热性能(透气性)极佳。并能迅速而有效的降低皮肤表层温度4-8℃。
吸湿放湿速度快
亚麻纤维的吸湿放湿速度快,能及时调节人体皮肤表层的生态温度环境。这是因其具有天然的仿锤形结构和独特的果胶质斜边孔结构。当它与皮肤接触时产生毛细孔现象,可协助皮肤排汗,并能清洁皮肤。同时,它遇热张开,吸收人体的汗液和热量,并将吸收到的汗液及热量均匀传导出去,使人体皮肤温度下降。遇冷则关闭,保持热量。另外亚麻能吸收其自重20%的水分。是同等密度其它纤维织物中最高的。
纤维回潮率
下表为常用纤维回潮率(温度20℃,相对湿度65%)
纤维 原棉 细羊毛 亚麻 桑蚕丝 粘胶 涤纶 腈纶 维纶
回潮率 7-8 15-17 12-13 8-9 13-15 3.5-5 1.2-2 4.5-5
苏联文献也有对亚麻织物性能的描述:亚麻布织物比其他织物能减少人体的出汗,亚麻纺织品的吸水速度比绸缎,人造丝织品,甚至比棉布快几倍。
透气性
下表为各种织物的透气性
织物 纺丝绸 绢丝绸 毛呢 细布 麻布 丝织布
1层 13.9 14.2 ----- ----- 27.1 23.2
2层 5.1 6.6 17.1 ----- 17.4 13.6
3层 2.6 3.4 11.7 ----- 10.1 7.1
保健功能
亚麻纤维织物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它具有独特的抑制细菌作用。亚麻属隐香科植物,能散发一种隐隐的香味。专家认为这种气味能杀死许多细菌,并能抑制多种寄生虫的生长。用接触法所做的科学实验证明:亚麻制品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国际标准菌株的抑菌率可达65%以上,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珠的抑菌率高过90%以上。古代埃及法老的木乃伊都是被裹在惊人结实的亚麻细布内,使之完整地保存至今。
如接触法:不同时间三种席子上细菌的存活情况
存活细菌占原始细菌比例(%)
1小时 3小时 6小时 12小时
白色念珠菌 草席 86 100 100 100
亚麻席 100 98 61 37
竹席 100 100 79 100
大肠杆菌 草席 33 25 23 37
亚麻席 34 12 10 8
竹席 100 87 96 28
金黄色葡萄球菌 草席 100 100 86 96
亚麻席 100 29 29 6
竹席 100 71 75 11
静电是物体常见的现象,医学专家告诫静电对人体不利,长期使用携带静电的纺织品会吸咐大量的灰尘,导致心情烦躁,寝食不安,影响身体健康。亚麻织物几乎无静电,不贴身,又不和其他织物粘贴,不易沾染灰尘和其它微生物。科学检测证明,亚麻纤维携带正负电荷接近平衡,因而没有静电现象。最近我国相关科研机构在一项试验中发现,毛、亚麻、棉纤维在空气中摩擦产生的静电量,以亚麻最低。
静电排列
下表为各种纤维的静电排列
羊毛 尼龙 丝绢 人造丝 棉线 亚麻 醋脂 丙烯腈 聚偏氯乙稀 氯烯
阳电----------------------------|---------------------------------------------阴电
另外,亚麻纤维平直光洁,在50倍以上的放大投影中,它像一节节竹子,没有棉、毛纤维等扭曲。这个特点使积上了细微尘埃或污物的纺织品,会因尘埃找不到藏身之处而易于清除。
人类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会损伤身体。而亚麻纺织产品中含有的半纤维素是吸收紫外线的最佳物质。半纤维素实际上是尚未成熟的纤维素。亚麻纤维含有的半纤维素在18%以上,比棉纤维高出数倍。当它成为衣着时,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亚麻是所有纺织纤维中阻燃效果最好的纤维。消防队用的水龙带、消防队员穿的防火服,都是亚麻纤维制造的。在国外,高级宾馆的房间必须用亚麻布来装饰。
在人们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纺织品的今天,用亚麻纤维制做的纺织产品以其挺括滑爽、透气凉爽、吸湿排汗、不粘皮肤、抗霉抑菌、无静电、古朴典雅等特点以及集返朴归真的自然美与卫生保健的现代消费时尚为一体的特性而成为人们夏令消费的首选。
产量
纤维产量200~1200kg/公顷,种子产量220~2820kg/公顷,但是某些地区产量可能更高。根据美国记载,北部种子产量为2460kg/公顷,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州冬播麻种子产量达4390kg/公顷(Dybing and lay, 1981)。根据1981年的农业统计,亚麻种子产量每英亩平均为7.9~13.7蒲式耳(每蒲式耳大约25.4kg种子),每蒲式耳亚麻种子价格为2.38~9.67美元。许多国家种子产量下降到1 MT/英亩以下,但是在墨西哥、乌拉圭和埃及等国,1980年种子产量超过了1 MT/英亩。亚麻茎杆平均产量是5~7t /公顷。亚麻既可作油用又可作纤维用,这表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亚麻在很多国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美国,它主要产在中北部和加利福尼亚州。油用亚麻主要产在阿根廷、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和乌拉圭。纤用亚麻主要产在俄罗斯(占世界产量的60-70%)、法国、波兰、比利时、荷兰。亚麻产品主要消费国包括大不列颠岛及北爱尔兰王国(在1968年进口37,000t亚麻纤维)西德、印尼、法国和比利时。亚麻纤维总产量为725,000t,种植面积为1,729,000公顷。
发展历史
亚麻纤维是主要的高级麻纺原料,亚麻素有纤维皇后的美誉,浑身是宝。我国是世界产麻大国。
据史料记载,亚麻种植与利用是从非洲古埃及开始的。公元5世纪,埃及王阿玛西斯曾献给希腊雅典女神的一个绣有棉花图案的亚麻胸甲,就是用360根整齐的亚麻纤维所合成的。进入中世纪后,亚麻种植开始流向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俄罗斯、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公元17世纪初,英国人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亚麻纺织厂。
1906年,清政府先后在辽宁省的金洲、辽阳,吉林省的公主岭、长春,黑龙江省的海林、一面坡、哈尔滨、双城、齐齐哈尔等地进行试种。实践证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最适宜种植亚麻。兰西县就是以种亚麻出名的县。在兰西有着70多年的种植和加工历史,并成为中国亚麻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发展区域,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亚麻原茎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
亚麻属亚麻科,也称为胡麻,亚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习惯上把纤维用的叫亚麻,油用的叫胡麻。经过人类的长期栽培和选择,使它从野生窄叶亚麻进化成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作物了。亚麻喜欢凉爽温润气候,属长日性植物,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营养生长与纤维发育期间的最适温度为11℃—18℃。亚麻生长阶段,需要充足的水分,一般土壤含水量为40%—60%时生长良好,特别是快速生长期更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亚麻生长要求肥沃、排灌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麻的生长期一般为70-80天,要适时收获,防止霉烂。亚麻种植,必须注意适期收获和及时晾晒。将及时拔下的麻植株捆成8-10厘米直径的捆,捆扎处在顶端向下10厘米处,10-12个捆倾斜相互依靠立成伞状进行晾晒。若遇降雨,还应及时将麻把摆放于田地或房前屋后晾晒。要抓紧时间脱粒,亚麻籽是炸油的好原料,也是难得的工业用品。之后,分级打捆保管,每捆重10—15公斤,分级销售。在炎炎烈日下,农民们挥汗摔亚麻是很劳累辛苦的活。
亚麻原料的初加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雨露沤麻;另一种是温水沤麻。雨露沤麻就是把田间收获的、除去麻籽果粒的原麻茎按一定顺序、一定厚薄平铺在地里,靠雨露沤麻的方法;温水沤麻就是把原麻茎放入一个有一定容积的可以盛水的大池子中,人工加入水来沤麻,国内绝大部分都采用此法。纤维更容易从木质竿芯中剥离出来,剥离出来的亚麻纤维是银灰色的。温水沤麻纤维质量高、经济效益好。
从田地里运来捆好的麻茎,经检验分级后,按质量的高低分别堆垛待用,一般要待下一个生产年度使用;按照生产加工要求,拆垛、选茎、捆捆、分级待用,然后,把分类分级捆好的同类麻茎捆装入沤麻池中压好;按工艺要求给沤麻池加入水,记录沤麻时间、温度,观测麻茎的变化,适时停止沤麻;沤制符合标准的原麻茎,要及时出池,运到场地晾晒;晾干后的麻茎(干茎)经过碎茎打麻、梳理、选号分级、加湿养生、打包,最后才是成品入库;这样加工出来的产品分为:一粗和二粗,便进入第二道程序——亚麻纺纱。主要是湿纺,进入栉梳机展开梳理,形成亚麻细纱;再进入第三阶段——通过织布机和印染生产出各种亚麻布;将上道工序的亚麻纱线按不同的工艺经过织布机织出,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亚麻坯布。
参考资料
亚麻经纬.中国亚麻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12 15:53
目录
概述
产品介绍
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