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R·普雷比希和H·辛格等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以国际收支而不是从实际资源的角度来考察
贸易同发展关系的理论。
他们将世界区分为“中心”(
发达国家)和“外围”(
发展中国家)国家。认为在影响劳动力的供给、需求和价格因素以及
初级产品和制造品的
供给和需求方面,以上两类国家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不受限制的贸易对
发展中国家的
贸易条件和国际收支是不利的。其主要理论依据条件是:
1.技术进步的利益从
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稀缺,工资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而在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
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工资收入的增加比生产率的提高慢。因此,对最终货物价格的上升压力,在
发达国家就比在
发展中国家大,生产率提高所得的利益不会以降低价格的形式让渡与购买者,而将转化为较高的利润和工资。所以
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制成品价格,比起他们出口的
初级产品价格,总是相对地上升。
2.不同类型产品的需要收入弹性的不同对
国际收支所产生的影响。一般来说,
初级产品的
需求收入弹性比对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低,因此在边际收入某种增长的情况下,生产初级产品的
发展中国家,相对于生产和出口工业品的
发达国家而言,国际收入必然会自动恶化。所以
发展中国家应保护国内生产的某些商品,规定一种垄断的
出口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