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媒体报道:我国首条交通战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媒体报道
央视媒体报道:我国首条交通战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民用与军用,交通与战备多用途型高速公路.河南省首条交通战备高速公路,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暨“国家517战备工程”建成通车。
筑路历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靠的就是军事交通运输。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壮大,经过几代军交人的共同努力,我军军事交通运输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步构建了纵横衔接、通达完备的立体国防交通网络体系,探索出军地保障力量一体建设、一体运用的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路子,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考验。
跨国军演、跨区机动、陆空联合投送,战略投送能力折射军队战斗力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立体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军事交通由过去的单一保障向立体保障跨越,运输方式由过去陆路交通运输为主,变成天上、地面、水上立体输送;运输手段由过去的“闷罐载运”,发展到高速公路汽车、铁路动车组、空中
大型运输机的“快速机动”。部队快速机动能力和远程投送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
汽笛长鸣,铁流滚滚。2007年7月28日13时10分,参加“
和平使命-2007”演习的军用列车,缓缓从中国境内驶向国门,驶向俄罗斯境内预定演习地域。
这次超长时间、超远距离、成建制携带重装备的跨国输送,往返2万余公里,是对我军远程机动保障能力的一次实际检验,在我军军交运输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秋风瑟瑟,机声隆隆。如今每到老兵退伍时节,一架架大型客机,就会满载着西部边防一线部队的老兵,从西藏拉萨、新疆喀什等机场腾空而起,飞往天府之国成都,飞向六朝古都西安。
建国初期,我军进藏部队靠的是官兵的铁脚板,当时进出时间以年来计算。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后,人员、物资进出藏靠的是车轮子,以天为单位计算,一般要10天左右。如今改为空运后,往返周期以小时计算,只需2-5小时即可。
这些头一天还在边关哨所站岗巡逻的老兵,第二天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兵贵神速。战略投送能力是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军队威慑力的大小,不仅在于规模有多大,兵力有多少,更在于其机动投送能力的强弱。
2009年9月10日,在伟大祖国喜迎60华诞前夕,总后军交运输部结合广州军区某摩步师的跨区机动,组织了一次轻装部队陆空联合投送演练。
一声警报划破长空,某部紧急启封车辆装备,采取摩托化快速机动至广西某机场。
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划破长空,首先起飞的货机缓缓降落在湖南某机场,其他3架客机每隔两分钟相继到达,缓缓滑入停机位置。紧接着,13台机场专用保障车、11台地服设备、50多名机场专业保障人员、20多台联勤接运车辆,迅速驶入指定位置,展开协同保障。短短15分钟,数百名参训官兵及随行装备、物资卸载完毕。
这次陆空联合投送,4架民航飞机、一列动车组、几十台民用车辆,利用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输送部队近千公里。我军首次综合利用民用运力组织轻装部队陆空联合投送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我军军交运输训练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我军铁路输送距离已由过去每天400公里左右提高到800至1000公里;公路军事运输由过去每天不到300公里提高到500公里,高性能、大吨位汽车比例大幅增加;
水路军事运输从近海内河保障发展到远海远洋保障;
航空军事运输从无到有,从单一运送新老兵发展到人员和物资运输、从完全依靠民航发展到军民运力并用,基本形成了综合立体的现代运输体系,在保障汶川抗震救灾、玉树抗震救灾、援外运输及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速路上起降飞机,民航海外投送救援人员,检验军地一体运输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通过深入开展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建立健全军地协调机制,促进了军交运输军地一体化保障体系的创新发展,军交运输保障能力实现整体跃升。
军列驰骋,动若风发;口令声,马达声,汽笛声,声声入耳。一幅幅画面在不停地切换,一个个指令在不停地传出。某军代处值班员坐镇调度台,轻点鼠标,千里之外铁路线上的军列运行状况,便可尽收眼底,正可谓“运筹三尺调度台,决胜千里铁道线”。
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
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军交运输部门围绕“联得通、看得见、用得上”的建设原则,研制开发了军交运输动态监控系统,连通了三级五线军交运输指挥控制体系,并紧紧依托国家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平台,使军事运输组织指挥初步实现了网络化和可视化,军事运输调度指挥逐步走上了信息化快车道。
战场交通设施是军事运输的基本依托,也是军交运输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交运输部门紧紧依托地方交通网络建设,着眼战略投送和作战机动需要,对主要方向铁路、公路战略战役通道、部队作战机动道路、水路战备码头等进行重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了通达深度,战场通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1989年9月,在沈大高速公路某区段上,数架银色的战鹰从3000米高空俯冲而下,呼啸着向地面扑来,随着几个漂亮的着陆动作,依次安全降落在笔直、宽敞的高速公路跑道上。这条高速公路飞机跑道的建成在我国是首创,它向世人宣告:中国也能在高速公路上起降飞机了。
“九五”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了10多条这样的飞机专用跑道。
济南军区某装甲旅进出口道路是一条尘土飞扬的小路,装备进出要靠大型拖车,一台一台拖出去。像这样道路不畅的情况,在一些单位还比较普遍。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十一五”以来,采取中央补助、地方配套的办法,安排边防公路建设11600多公里、部队进出口道路2000余公里,打通了部分重要的“卡脖子”路段,在新改建铁路中贯彻军事要求350多项,建成水路战备滚装码头19座,初步形成了战场交通网络,为部队快速机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军地保障力量的有效凝聚和运用,为提高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奠定了基础。
利用交通部门和企业海外保障体系,完成了赴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海军编队的运输补给。
利用民航运力,在实施印度洋海啸、海地及智利地震灾害等国际救援行动中,保障了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快速投送到位。
特别是汶川抗震救灾,举三军运输之力,聚全国交通之能,采取铁路输送、航空投送、摩托化机动等方式,将10多万救灾大军快速投送到灾区,创造了单日铁路输送部队数量最多、单日航空输送密度最高、整建制部队摩托化机动距离最远、野战条件下军车运行管理最有效的新纪录,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未来作战,保障部队大规模投送、远程投送、高速投送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新的使命任务,对军交运输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部队在规模上走得更多、在距离上走得更远、在速度上走得更快?通过几十年建设实践,我军军交战线官兵对提升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有了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