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是指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的展开,即规划者如何提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交通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交通运输规划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规划、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规划、生产经营的规划等。狭义的交通规划是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
定义
广义的交通规划包括交通设施体系布局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规划(也可称“交通发展白皮书”)、交通运输组织规划、交通管理规划、交通安全规划、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等。狭义的交通规划主要是指交通设施体系布局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所谓交通规划(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的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过程。
规划前提
交通规划将交通作为研究对象,是人所进行意识行为的体现,因此交通规划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存在规划主体;
(2)对规划对象的期望状态、方向、认识的一致性;
(3)规划主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左右规划对象的可能性;
(4)在特定时间、地点,对规划必要性的认识;
(5)规划作业投入的资源(时间、人力、资金、信息等)的存在,即以规划作业实施的可能性为前提。
构成要素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3部分。
需求要素分为移动意识所决定的主体,如个人、团体(家庭、企业、政府等)和移动的对象,如人、物(原材料、货物、废弃物等)。
供给要素分为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等;交通设施,如道路和节点(车站、枢纽和停车场等);运行系统,如信号控制系统、信息管制巾心等;经营系统,如交通服务的组织、管理和运营。
市场要素指交通市场的调节系统,即经营主体和市场框架(确定经营主体、收费标准、服务等)的调整。
类型
(1)按交通规划研究的地区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级交通运输规划、区域性交通运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
①国家级交通运输规划要对全国的综合运输网络包括铁路、公路、内河、海运、航空、管道等运输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作出总体安排,有时还涉及国际运输通道规划(如
欧亚大陆桥)。
②区域性的交通运输规划包括大区域的运输网规划(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运输规划)、省域运输网络规划、地区或市域运输网络规划、县域的交通网络规划等。
③城市交通规划。在国家级和区域级运输网络规划中,城市一般只作为一个节点来考虑。城市本身的交通系统建设和发展则需要通过城市交通规划来专门研究。城市交通规划还可分为全市性的交通规划和地区性的交通规划(如中心区或商业区交通规划、居住区交通规划、新开发区交通规划、火车站地区交通规划、航空港地区交通规划等)。
(2)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分,有远景或远期战略规划、中长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
①远期或远景战略规划,一般根据区域或城市长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来研究确定区域或城市交通运输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主干交通网络的总体布局。通常远期规划期限为20~30年,远景规划要展望到30~50年甚至更长的发展时期。远期或远景规划的特点是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同时要保持充分的弹性,以适应长远发展的不确定性。
②中长期规划,要在相对明确、可实现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方针指导下,对区域或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系统的规模、结构、布局、标准等作出系统的安排或明确的规定,以实际指导交通运输设施的实施建设。中长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
③近期建设规划则是在远景战略规划,特别是中长期规划的指导下,对3~5年内实施建设的交通运输设施项目、时序、规模、资金乃至初步方案等作出统筹安排,同时明确实施过程中的配套政策的措施。
(3)按交通规划涉及的对象和内容可划分为:区域性专项交通规划和城市专项规划。
①区域性专项交通规划是指铁路网规划、
公路网规划、水运网规划、航空港布局及航空线路规划等。
②城市专项交通规划包括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公交线网规划、停车设施规划、加油站规划、客货运交通枢纽规划等。
意义
交通规划是将人和物移动的方式合理组织为目的,以实现城市生活的方便、出行便捷和利于人们游憩为宗旨,包括交通设施的配置和功能上的规划。是以土地规划、区域规划为基础,而进行的适合区域定位发展的交通线路、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的三者的合理配置,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
交通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综合运输体系,获得交通运输最佳效益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交通规划是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措施;
(3)交通规划是充分发挥原本有限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效益,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程序
开展交通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非常广阔,既要掌握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又要对地区的社会经济、人口、土地、资源和交通供需状况等作广泛调查研究,更要对上述要素进行系统的、深入细致的分析预测,对规划方案作审慎的设计和评价。
1.组织准备
进行交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组织工作。,要制订整个交通规划的工作计划,提出规划工作的任务,明确有一定权威性的负责单位,建立一个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技术小组或咨询机构,并与政府决策人员建立正常的工作关系,与其他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和协作,必要时还要吸收社会各阶层人士参加审议。
2.制订目标
为使交通规划方向明确,在规划编制之初就要界定交通规划的工作目标和规划方案需要达到的交通系统发展目标。交通规划的工作目标也就是规划编制最终提交的成果内容、要求、形式、数量,包括文本、图表等,规划方案所体现或达到的交通系统发展总体的目标是:
(1)使旅客和货物具有适当的可达性。可以分解为如下子目标:
①出行时间最短。
②出行费用最少。
③提供充分的系统容量。
④保障充分的系统安全性。
⑤提供充分的系统可靠性。
(2)达到环境平衡。可以分解成如下子目标:
①提供区域内生产、就业、教育、生活平等的可达性分布。
②促进土地利用和运输设施按期望的方向发展。
③减少社会纠纷,促进地区经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3.综合调查
交通规划的综合性,要求广泛调研和采集各方面大量的经济社会、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文献资料、相关规划和实况数据,其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掌握交通运输发展相关背景、交通供需特征以及发展态势,为交通规划方案制订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4.分析预测
调查为进行规划奠定了基础。在分析预测阶段,要对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研究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的预测技术(模型)。利用这些技术和模型对所研究区域未来若干年内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
5.制订方案
利用系统分析法,根据现状分析和交通预测,对未来的交通网络提出若干可行的方案。
6.评价和选择
对于所提出的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找出既优化又现实,能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推荐规划方案。
7.连续规划
交通规划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这意味今天对未来所做的任何一个方案都不是十全十美、完全有效的。因此,在规划方案实施以后,必须对交通系统进行连续的监督检验,不断更新现有的数据文件,修改规划方案。因此,真正的交通规划必定是个协调的、综合的、连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