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制度
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的最主要功能在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简介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就是人类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从私有财产的出现到市场经济的确立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产权一直被视为仅仅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指的是财产的实物所有权和债权,它侧重于对财产归属的静态确认和对财产实体的静态占有,基本上是一个静态化的范畴。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这一法律意义上的产权概念已经日益深化,其含义比原来宽泛得多,它更侧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它不再是单一的所有权利,而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力,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
现代产权制度是权责利高度统一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产权主体归属明确和产权收益归属明确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是现代产权制度基本要求;流转顺畅、财产权利和利益对称是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的重要标志。
现实意义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产权问题。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
清晰界定
中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改翻过来的、后起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改制过程中,虽然触及产权制度并不算晚,但由于理论认识上把所有制与产权制度等同起来,结果使产权制度改革明显落后。然而,改革的潮流决不会等待人们完全完成了理论创新才涌动。事实上。在改革实践中,实践又总是走在理论的前面。产权归属关系的界定就是如此。
在我国。私有经济的产权相对来说归属是清晰的。谁投资。谁拥有产权。谁就是所有者,谁就是受益人。归属不清的问题,主要发生在改制过程中的公有经济中。随着混合经济时代的到来。公有经济已开始与私有经济相融合。而且通过重组和裂变,使原有的公有产权关系发生变化。在重组和裂变过程中。由于制度安排的滞后,归属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的行为。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承包经营过程中。国有企业税后留利再投资形成的产权属于谁?在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投资分别来派于中央、省、市、县,是否应清楚地界定产权为中央、省、市、县分级所有?在试行“拨改贷”后。国有企业用贷款形成的产权归国家所有。而债权是否还应由具有独立性的企业来承担?大多数国有企业,除了政府的原始投资外,主要是靠企业自身积累发展起来的,在积累过程中。与企业效益脱钩的低工资制在积累过程中曾起了巨大的作用,企业改制了。这部分资产是否都属于国家?诸如此类的问题。单靠社会上的任一利益主体均无法得到有效界定。而政府,作为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代表。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而且有能力完成这一新任务。政府应通过制定各种规则和法律,通过其职能部门致力于解决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好产权归属问题,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质量。
政府在制定各种产权界定规则和法律时,要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合理合法地理从产权归属关系。这里的“理”,即指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这里的“法”,即指现行的法律、法规。在产权界定中,要充分考虑出资人的利益,要尊重历史,尽可能搞清产权的原始形成过程并据此决定其归属;实在搞不清楚的,要从有利于现有产权功能最大化发挥的角度明确归属关系。
依法保护产权
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要坚持平等保护,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坚持全面保护,保护产权不仅包括保护物权、债权、股权,也包括保护知识产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坚持依法保护,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强化法律实施,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意见》从加强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的法律程序,审慎把握处理产权和经济纠纷的司法政策,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完善财产征收征用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各项制度,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等十个方面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1 08:23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