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三岛是中国大陆与
越南交界处的
巫头岛、
万尾岛、
山心岛三个小岛。现属于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辖的
东兴市江平镇。总面积20.8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人。因该三岛是中国
56个民族之一的
京族唯一聚居地,故习惯称“京族三岛”。
“交趾族即骆越族,邑人多呼为安南人。……江平一带亦有交趾民族居留归化。交趾民族,以涅黑齿、啖槟榔、佐以蒌叶蚌灰,为其特异风俗。旧说槟榔、蒌叶、蚌灰,食之可辟瘴房,故此风遍于五岭以南。”
“如昔都其治地原在今之江平圩(旧作江坪圩)。《
岭外代答》云:‘交人之至钦也,自其境永安州朝发暮到。……陆境则有七峒,于如昔峒置戍以固吾圄。’又云:‘旧制:钦峒置防巡使臣一名,以官军百人戍,以备交趾。’……如昔峒名始于汉建武间,……宋开宝五年复称为都,又称为镇,设镇将驻江平圩。峒境:东南至白龙尾土取,南至万尾岛,均至海为界。”
“明宣德中叶弃交趾,钦之边境,于越南毗连,竹山之壤,接于江平,思勒州判与万宁州土目,同集一镇,分疆而理。……道光十四年甲午春正月吉且赐进士山身分巡高廉兵备道署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前户科掌印给事中掌山东道监察御史翰林院编修仁和许乃济序。”
据商务印书馆影印同治三年重刊道光本《
广东通志》(阮志)卷一二四印制一幅地图窥察,地图上在紧接江平对岸处一带书明“比处多有安南人居住”的区域,相当于今之山心、巫头、万尾等地。从刊书的时间来估计即在一百多年前山心、巫头、万尾就有越南人民居住着的。
公元17世纪之初,法国已蓄侵略越南之意,到了
中法战争后,依照光绪十一年(1885年)4月20日所定之《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第三款,法外部派该部司长浦理燮、广东法领事师支勤、陆军武官狄塞尔等六员于是年十月到达河内,准备分界,中国则派
周德润往云南,
邓承修来两广,会同各该省督抚
岑毓英、
张之洞、
李秉衡等与法议勘。前后共议十七次,至十三年三月初五日方将广东钦州迤西之界及桂越全界按图分定。至于钦东向属中国之白龙尾地方及……江平黄竹两地,争持莫决,迨五月初六日,总理衙门与法国驻京公使恭思当续议商务专条之时,始行议定一起划归华界。
“广东界务,现经两国勘界大臣勘定边界之外,芒街以东及东北一带,所有商论未定之处,均归中国管辖。至于海外各岛照两国勘界大臣所书红线,向南接书,此线正过茶古社东边山头,即以该线为界(茶古社汉文为万柱在芒街以南竹山西南),该线以东海中各岛归中国;该线以西海中九头山(越名格多)及各小岛归越南。若有中国人民犯法逃往九头等山,按照光绪十二年三月十二日和约第十七款,由法国地方官,访查严拿交出。”
京族三岛面临南海的北部湾,背倚
十万大山,与越南仅一水之隔。其中巫头、万尾二岛与越南近在咫尺,鸡犬相闻,涉水可渡。万尾、巫头、山心三岛是由海水冲积而成的沙岛。由万尾北望山心,西望巫头,颇似一个“品”字形。万尾处于江平半岛的最南端,地势平坦,地形狭长似带;巫头中间凸出,两头下垂,地形呈纺锤状;山心地势周围高,中间低,呈盆地状。现在山心、巫头、万尾三岛,因为
围海造田和筑堤引水,已与大陆相连,海岛变成了半岛。
京族三岛是民族风光旅游点,万尾13公里长的
金滩和巫头的原始森林,
万鹤山是旅游胜地。
京族的服饰朴素美观,独具风格。京族的主要节日有“
唱哈节”,每到节日,男女老少穿着盛装,云集哈亭,弹起
独弦琴,跳起竹杠舞等,举行“唱哈”活动,祈保生产丰收,人畜兴旺。
京族三岛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方兴未艾。海岸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环绕三岛长达13公里的海滨沙滩宽10-20米不等,沙质细软金黄,被誉为“金滩”;海水洁净碧蓝,浅水区宽阔平坦,白日风平浪静,渔舟点点,晚间潮涨
浪涌,波涛阵阵。海洋、沙滩、树林、鹤群,构成了京族三岛独特的海滨天然风光,是不可多得的
海滨浴场。再加上
京族人民的纯朴热情,是京族三岛宝贵的旅游资源。如今,已建成“京岛
旅游度假区”,不同档次的宾馆、海洋餐馆鳞次栉比。京族三岛正张开双臂,迎接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