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国务院成立高规格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2014年6月国家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挂靠
中国工程院。截止2015年4月,已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第28次会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小组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分为规划和交通小组、能源环境小组、首都功能定位与适当疏解小组和产业小组四个小组,共16名相关领域的专家。16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入选,名单以中办[2014]41号文件形式下发。
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
组长:
徐匡迪(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届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男,1937年12月生,浙江崇德县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现北京科技大学)。曾任上海市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长。是钢铁冶金专家,长期从事电炉炼钢、喷射冶金、钢液二次精炼及熔融还原的研究。
副组长: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 、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国家信息安全小组成员),男,1943年1月生,广东番禺人。1964年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多年连续参加ITU-T网络标准研究组会议,参与了国家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研究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多次参与了国家通信发展的决策。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伟(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曾任
朱镕基总理办公室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男,1953年8月生,江苏丰县人。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国有企业金融衍生产品投资管理、企业信息化等方面实践和政策研究工作。
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规划和交通小组
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城市总体规划专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男,1955年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
陆化普(清华大学教授、交通工程专家、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男,1993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等。
郭继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城市交通规划专家、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男,1966年6月生,工学博士,先后参加并主持了多项科技部和北京科委的重大科研项目,在交通规划模型、交通影响评价、交通模拟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200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能源环境小组
组长:
谢克昌(中国工程院院士、煤化学工程专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男,1946年10月生。长期从事煤化工和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战略规划研究。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成员:
魏复盛(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化学专家、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男,1938年11月生,四川简阳县人。1964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5月调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先后曾任分析研究室主任、监测总站副站长、研究员、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等。
韩布兴(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热力学专家):男,1957年7月生,河北遵化市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原河北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化学热力学与绿色化学的交叉研究,重点围绕一系列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等绿色溶剂体系化学热力学及其应用研究。
贺泓(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环境科学专家):男,1965年1月生,河北邯郸人。百人计划入选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4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日本,美国、加拿大从事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 2001年回国后围绕环境微界面上污染物的非均相转化过程这一科学问题,致力于环境催化新原理和新技术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取得了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室内空气净化和灰霾成因研究方面的系列成果。
首都功能定位与适当疏解小组
林仲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铁路总公司经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男,1962年4月生。
张军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兼中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机关委员会书记、经济学家):男,1961年6月生,陕西临潼人。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5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5年6月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
李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院重点学科技术经济学学科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战略规划、投资决策、项目评估和企业 战略研究及管理咨询等方面。
产业小组
朱森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机械产业专家、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刘秉镰(
南开大学校长助理、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产业经济专家、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男,1955年生,天津人。长期从事区域产业分析、物流规划与政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赵沛(教授、冶金工业专家、
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男,1949年生。工学博士,英国利兹大学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工作
2014年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提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建议成立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协助中央政府进行科学决策。
2014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徐匡迪任组长,国务院发展中心主任李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任副组长。16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入选。委员会分为规划和交通小组、能源环境小组、首都功能定位与适当疏解小组和产业小组四个小组。
2014年7月8日,委员会前往北京调研。
2014-2015年
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分别对京津冀三省市进行了调研,并召开了27次专题会议,举行了两次封闭集中工作等。先后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十几份专题要报,完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2014年本)(征订意见稿)》、《京津冀城镇空间总体规划》等的论证咨询任务,其成果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总理等领导的批示和高度评价。下一阶段,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框架的基本完成,委员会的工作将转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015年4月14日,经徐匡迪主席建议,委员会第28次会议在南开大学召开。
2015年7月24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了要健全工作督办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
2015年9月10日,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阶段性总结大会,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
2016年
2016年6月7日,委员会前往首钢调研。
2016年11月9日,委员会前往天津考察调研。
2016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委员会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完成了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重点内容的咨询工作。
2017年
2017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委员会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完成了“雄安新区规划”为重点内容的咨询工作。
2022年
2022年11月22日上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以视频形式组织召开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副司长
曹元猛参加会议,并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当前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考虑。相关领域专家围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区建设,以及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进行了交流研讨,并提出了意见建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有关成员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