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地图population map反映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构成、人口变动等状况的一种专题地图。人口地图的编制是把有关人口的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后,选择或设计适当的表现方法,绘制成为以地图为背景的图象,反映人口分布区域差异规律和发展趋势。如人口 分布图、人口自然变动地图、人口机械变动地图、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地图等。
基本概念
是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构成、人口变动等人口现象按一定法则,用符号绘制在地图上的一种图象,它是一种专题性的地图。地理学者研究人口地理现象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将人口地图现象落实在地图上,用地域观点来探讨人口空间分布规律,人口与其他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人口地图作出地理上的论述。因此编制人口地图的目的,是通过人口地图能够使人们从图上清楚地看到人口现象的空间分布关况,如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状态,人口分布的稠密与稀少程度,人口构成特点,人口迁移方向等。可见,人口地图既是人口研究的一种有力工具,也是宣传人口问题的一种形象化的工具,同时,编制人口地图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执行经济建设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运输建设规划,制定人口政策、人口计划的重要资料之一。
发展简况
关于人口的记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关人口的统计单元不断精密,统计的项目不断丰富,促使把大量的统计数据整理成数字表格和统计图表。但是利用人口统计数据编绘成人口地图,迟至19世纪初期始见端倪。C.李特尔等1815年前后把分区的人口总数直接写于地图上的相应政区之内,可称最早的人口地图。1836年法国的一些学者分别用点值法和不同灰度的单色晕线绘制了法国的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以后的30~40年里,
英国和丹麦等西欧国家学者分别用等量线表达人口密度的统计曲面,并在人口密度图上用成比例的圈形符号表示城市人口等。但这些早期的人口地图内容主要局限于人口的数量和密度的分布。一般的人口地图中,除了有人口数量的增减比率,性别和年龄的结构之外,往往还包括人口迁移、文化水平和职业结构的内容。有的人口地图还反映民族、宗教、语言、婚姻、疾病以及居住条件、经济收入等内容。从人口地图的编制技术来说,除仍普遍应用早期人口地图的各种表示方法外,60年代以来,在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统计数据和辅助制图等方面都有很多发展。
分类
用地图形式标明人口分布情 况,即标明各种数据的人口分布情况的地理 图标。通过人口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地 (或不同国家)人口数量多少、人口密度大 小、不同人种和民族的分布范围,城乡居民 点的形状、规模与地理位置等,借以研究人 口的分布、迁移、发展以及各种构成变化的规 律。人口地图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
(1) 人口数分布图。根据人口绝对数量,取其适 宜的单位数值,按照一定的行政区划,分别 显示在相近的位置上。人口数量分布还可按 居民户等级制图。
(2)人口密度图。预先 计算出各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即每平方公里 的人口数),然后按行政区分布情况显示出 来。人口密度还可以分别按人口与耕地、资 源量、经济产量的比值,绘制成人口经济密度图。
(3)居民点形状图。即按居民点外 形特征根据实地测量,绘制于相应的地图上。
(4)居民点景观图。根据居民聚住点与地 理景观的关系,绘制出来的居民点类型图。 如居民点地于铁路、港口、河流、山麓等不 同的地理位置。
(5)民族分布图,亦可称 为社会结构图,或民族志图。按民族组成、文 化、风俗习惯、人类学特征以及语言特征等, 以不同的符号,再按其分布区域绘制出来。
人口地图是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发展史的 重要资料,是研究人口地理分布的可靠依据。
种类及特点
反映人口数量分布的地图,一般采用密点法表示人口绝对数量的空间分布,图上每点代表某一单位值。以点数疏密表示人口数量的区域差异。
反映人口密度、
人口增长率等相对数量空间分布的地图,常用分级统计图或等比值线图表示。由各种晕线、晕点组成的不同灰度或某种颜色的色度深浅反映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级的区域差异。
反映人口各种构成的地图一般采用统计图表与地图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反映某个国家各个主要城市人口的职业构成,是在该国家底图上按各城市人口的数量级别,用大小不同的分级几何图形表示,在各个几何图形中又按职业类别用不同颜色按比例地划分成若干组成部分。这些几何图形即一种统计图表。
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图表地图也常用来反映有关人口的内容。这种地图的特点在于:
①统计单位不是按实地范围,而是根据各单位数量大小决定其在图上的面积;
②各统计单位地区的实地轮廓界线简化,近似于实地轮廓;
③保持各单位地区间的相邻关系。江苏人口分布及成人中等以上教育发展图(图表地图)以市为单位的地区,各市在地图上的面积是把实地轮廓稍加简化并按人口数量计算所得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