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身体素质
居民的健康水平
人口身体素质是指居民的健康水平,可由青少年的体格发育水平、低能人口状况、居民的营养水平、总人口及婴儿死亡率、主要疾病发病率、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等方面反映出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首先,从儿童及青少年的体格发育状况看,与过去相比均有明显增长。以北京城区为例:1975年为117.4cm,与1937年相比增长了8.3cm,1985年为118.6cm,与1937年相比增长9.5cm;平均体重1937年至1941年为17.5公斤,1975年上升到20.29公斤,1985年为20.66公斤,比1937年增加了3.16公斤。
其次,从残疾人口及出生缺陷的人口情况看,抽样调查表明:中国有18.10%的家庭有残疾人口,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4.90%;全国残疾儿童数有817.35万人,占儿童总数的2.66%,占残疾人总数的15.8%。在1986—1987年间,全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07‰,其中男性为13.1‰,女性为12.5‰。与旧中国相比有明显降低,反映了新中国医疗卫生的成就,但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大,因而全国残疾人口及出生缺陷人口的绝对量仍然很多,给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
最后,从居民的营养状况看,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居民从膳食中提取的热量全国平均为2484千卡,略高于全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供给量标准2400千卡的水平,到1990年已达到2630千卡左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蛋白质摄入量为66.8克,为供给量标准70克的低限;矿物质和维生素方面摄入的钙和核黄素皆低于标准,分别为71%和60.1%,维生素A摄入的平均值达到标准的99.5%。2019年,中国城市居民的膳食结构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全国的平均值也相当于或略高于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
此外,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1988年的70岁,人口死亡率也从解放前的33‰下降到1990年的6.67‰。这充分表明,中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已有很大提高,旧中国“东亚病夫”的帽子已被彻底甩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01 22:5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