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咬狗
比利时1992年贝诺特·波尔沃尔德执导的电影
《人咬狗》是一部由贝诺特·波尔沃尔德自编自导自演的犯罪片,于1992年11月4日上映。
剧情简介
在杀手贝诺特的资助下,一个摄制小组开始拍摄他的活动,贝诺特在片中暗杀各种平民,也会向观众展示抛尸灭迹的方法,还介绍他的家庭、爱情。一队纪录片成员跟随着连环杀手四处奔走,成员从客观跟随的拍摄者,进而成为参与罪案的追随者。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地陷入了暴力旋涡,最后全部以死亡告终。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以上资料来源,PS:该片为伪纪录片,主要角色只有一个)
幕后花絮
拍摄花絮
穿帮镜头
获奖记录
(以上资料来源)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1989年,布鲁塞尔INAS电影学校的学生莱米·贝瓦克斯和安德烈·贝泽打算拍摄一部有意思的影片,后来他们的朋友贝诺特·波维德也加入其中,并最终主演了这部电影。由于资金匮乏,《人咬狗》的影片构想被搁置了两年半的时间,由于经费问题影片拍摄一再被拖延,他们经常没钱购买新的胶片。三个年轻人最后通过布鲁塞尔法语区的募集及自己打工的积蓄凑够了所需经费。很多剧组成员的亲友都加入到拍摄中来,并协助制作。
制作发行
幕后公司
上映信息
(以上资料来源)
影片评价
《人咬狗》光从名字就感受到了崩溃边缘的疯狂。因为是用纪录片的形式拍摄的,并且是黑白片,所以会产生一种很严重的错觉,就是会觉得整部影片仿佛一段新闻播放的实况,而且还是年代久远如同发生在某个人类还未完全文明化的历史时期的。于是看了这部片子的人就会深思,会对暴力手段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分析。该片也是一部赤裸裸地表现暴力的黑色喜剧经典,具有令人着迷的特质,就是既肆无忌惮地表现暴力,还振振有词。一边在嘲笑暴力,一边还逼迫观众嘲笑自己,也就是说,影片在疯狂的同时又具有让人反思的力量。也正因此如此,黑白影像也成了本的“帮凶”,如果该片不是黑白片,其震撼力恐怕就要打个折扣。
《人咬狗》最吸引人的不是细节而是整个架构,影片中的杀手和拍摄者的雇佣关系是有趣的。在“以暴示暴”的展示和欣赏中,拍摄者(也是片中人物、杀戮的见证和参与人)实现了一个由表及里的变化过程:原始暴力(杀手无理由杀人)诱发现代人潜伏的心理暴力(纪录片成员从记录到参与),然后显现到影像。当然,编导者的切入点决定了影片重心是对暴力淋漓尽致的展示,他无暇也懒得去作任何罪案探讨,也就没有任何对暴力心理的剖析和批判。片中有个细节特别具有黑色幽默效果。在一栋旧楼中,跟踪拍摄的摄制组遇上了另一队也在跟拍杀人的电视台记者,民间和政府的两大影像媒介的邂逅令人苦笑也令人沉思。在杀手面对镜头喋喋不休的独白中,有些话不妨理解成暗示了某种全民性崇尚暴力的本质。实际上,这是一部极其“别有用心”的电影。杀手是个变态的杀人狂,拍摄者是在拍摄纪录片,其实杀手在实施杀戮时,拍摄者虽不直接参与杀戮,实际也是帮凶。事实上,从接手去拍这部影片就无可逃避地成了杀手的一部分。更险恶用心是在看完影片之后,观众蓦然发现自己最后竟成为杀手的帮凶和同谋。起先,观众只是一般地观看,随着杀戮变成家常便饭之后,观众对片中令人发指的杀戮也经历了一种习惯的变异过程:从最初的不解震惊,到淡漠麻木,再到逐渐习惯,最后,杀戮似乎已是不可缺少的生活部分。在不经意之间,在潜移默化中,观众从罪案的窥视者成了罪案的参与者。影片通过冷静客观的手法,巧妙地实现了这种转换。观众从至高无上的影院消费者,没有防备地被强奸,并被强拉入伙,成为与罪犯同流合污的一群。当观众清醒以后,身份的转变似乎已成定局,愤怒也罢,震惊也罢,帮凶的面貌都在自己的心上显影(《大众电影》评)。
参考资料
演职员表.时光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01:34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演职员表
角色介绍
幕后花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