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观
心理学术语
人才观是指关于人才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诸如对人才的本质、标准、成长过程和开发使用等每一方面的基本看法。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并受意识形态、伦理观念、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在阶级社会中常带有阶级性。对教育的目的、目标、制度、内容和方法等均会产生影响。
基本概念
研究人才和人才观的问题,首先要分析人才的特征。一般而言,人才的本质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有才能;有远见;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等等。此外,要研究这些特征如何培养,在这些问题上,不同的人才观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人民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在理论和实践的动态统一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建立在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之上的与时俱进的人才观
马克思坚持理论与实际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统一,并把这一基本精神贯穿到全人类谋解放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当中,创立了“共产主义”的人才观。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自始至终注重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种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其培养和管理措施,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创立了“社会主义”人才观。
毛泽东的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创造性结合的产物。毛泽东用“为什么人的问题”统帅整个人才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探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的原则与方法,创立了“理论与实际统一”的人才观。
邓小平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实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反对人才观上的教条主义,把“三个有利于”和“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贯穿于人才培养、评价和使用的全过程,创立了“实事求是”的人才观。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指针,依此确立新时期人才素质的标准和依据,划分人才的标准和类型,搞好人才的培养、考核、选拔和使用。在此基础上,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创立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的大人才观。
二、科学的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在我国新世纪现代化建设中的新发展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第一,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基本力量。当前,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领域,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及作为其载体的人才已成为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与科教兴国密不可分。第二,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集聚一大批优秀人才,占领人才高地,更有着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第三,人才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拥有优秀人才,拥有尖子人才,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强国梦的必由之路。
三、在理论与实践的动态统一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继续背负着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是将之转化成人力资源的优势,对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既要形成人人都可成才的局面,又要重点培养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要求的高层次人才,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努力使我国的人才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要在落实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我们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对实践的指导,还必须以正确的方法来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才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根本宗旨,是培养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人才队伍。因此,我们在学习、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时,必须时时刻刻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理论和实际与人民根本利益的动态统一,在理论与实践的动态统一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才理论。
有关文章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公司、企业都在千方百计地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改革创新,对人才的需求更是“求才若渴”,不惜重金招才纳贤,并再三强调以人为本。连电影《天下无贼》中也在说,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看,连贼头都知道市场的趋势,可见人才炙手可热的程度。人才的概念不可一概而论或者说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不同行业、不同工种有与之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观和价值观,有的重学历,有的重品质,有的重经历,有的重实践能力,有的重相貌等等。据中华词典查阅:人才是指品德才能兼优的人,有特长的人。由此而知,“人才”中,品质是首要问题、是基础,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品质良好,做人诚实正直、心胸宽广、勤奋忠诚。在此前提下,一个在其所在行业、所在领域、所在层次做出超乎一般人贡献、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才能称得上是“才”。相反,一个拥有才华却品质低下的人,即使才华再出众,最终也会一事无成,比方说,如果把“才”用到贼头的身上,才能越高,破坏力就越大。西方也有句话说: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中西方的这些道理足以说明人们对品质的重视,优秀的品质是人们成才、成功的指航灯,是一个基本决定因素。
在我们了解了人才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后,出众的才能也应是我们所关注的,但我们也必须清楚,人才不是全才,更不是全能,不可能尽善尽美。他们只是某一个行业、某一种职业、某一个公司的佼佼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只能找到适合做某项工作的人才,很难找到完美无缺的全才。所学的知识与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是沧海之一粟。所以,我们应以一种长远的发展目光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扬长避短,挖掘其所具备的潜质。人才的培养、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人才需要一个以人为本的良好的成长大环境。其次,上级的个人魅力影响、领导的培养也有密切的关系。最后还要看一个人和自身所干行业的融合程度。酒店业作为一个重复性很强的服务行业,同样参与社会竞争,同样需要适合酒店所需的人才。酒店的人才必须热爱酒店这一行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热忱。只有热爱,才会奉献,才会发扬勤奋、敬业、忠诚尽责、自动自发的精神。可是现实中,有很多的用人制度却过多地受到高学历怪圈的影响,一味地强调高学历,认为只有学历才能代表能力、代表人才。我们不能否认学历的作用,但学历只代表一个人已经或曾经达到的某种水平,它是一种能量、是财富、是基础,但决不能代表能力和已有的生产力,更不能代表成功。更多的,企业要看员工在工作后能否把所学的知识变为实践,把所存储的能量转化为行动,把积累的财富充分利用,做出实际成效。同样是一笔钱,不同的使用方法,其价值完全不一样。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如果我们能适应环境,调整自己,摆正位置,我们将苦尽甘来。如果一味地恃才自傲,眼高手低、怨天尤人,让企业感觉不到你应有的作用,那么你将成为人材。
其实人才的成长还和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上司的才能、机遇、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用人标准、自身的心态、素质的提高等。据调查:人类最大的浪费并不是自然资源的浪费,而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不运用它就会消磨殆尽,一般人在进入坟墓时,所有美妙的乐章都是尚未演奏的。愿我们都能杜绝浪费,以木匠的眼光审视所有的人,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也愿所有心高志远的知识青年都能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1:37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