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对话
计算机领域术语
计算机将运行情况及时地输出(显示或打印),供操作人员观察和了解;人通过输入装置(如键盘)对计算机输入各种命令或数据,对计算机进行干预和控制的过程。
术语简介
人机对话是计算机的一种工作方式,即计算机操作员或用户与计算机之间,通过控制台或终端显示屏幕,以对话方式进行工作。操作员可用命令或命令过程告诉计算机执行某一任务。
指人们通过计算机终端来使用机器,向机器发出指令要求,修改程序等,这好象人和机器在对话;故称人—机对话。目前流行的人机对话语言主要有:BASIC、APL、LISP等。未来的人机对话可能达到人说话,计算机就能分辨识别。
计算机将计算、处理和控制的情况及时显示出来,供人观察与了解;而人通过一些输入设备把各种数据与指令,输入机器进行操纵和控制,即人与机器对话。人们对“人机对话问题”进行研究,探求(计算机)形式化系统的运算,如何更接近于自然(语言)推理程序的特点。
研究领域
又称自然语言理解。当代新兴边缘学科——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理解和运用人类社会的自然语言如汉语、英语等,实现人机之间的自然语言通信,使计算机能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真正起到延伸人类大脑的作用。这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课题。研制第五代计算机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使计算机具有理解和运用自然语言的功能。
研究分为语音对话和书面对话两个方面。
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语言究竟是怎样组织起来传输信息的?人又是怎样从一连串的语言符号获取信息的?
在对话过程中,计算机可能要求回答一些问题,给定某些参数或确定选择项。通过对话,人对计算机的工作给以引导或限定,监督任务的执行。该方式有利于将人的意图、判断和经验,纳入计算机工作过程,增强计算机应用的灵活性,也便于软件编写。
与人机对话相对应的是批处理方式,它用一批作业控制卡,顺序完成逐个作业,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没有人的介入和人机对话功能。
发展阶段
关于人机对话分成三代的观念,最早是由亚略特公司的知名生物识别专家杨若冰提出来的,对“人机对话”一词,不同的机构和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的定义是:人与智能语伴沟通的方式,就是人机对话。这里的机器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指计算机,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指具有一定计算机特征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PDA等。第一代人机对话指的是字符命令时代,即以DOS和UNIX为代表的字符操作时代;第二代指的是苹果OS和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出现后的图形操作时代。
第一代人机对话时代,人机交流使用的语言全部是经过定义并有数量限制由字符集组成的被双方牢记的密码式语言,在此体系外的人基本不了解语言含义。
第二代人机对话时代,则采用的是接近人类自然思维的“所见即所得”的图形式交流方式,可以说在交流的内容上已经非常接近人类的自然交流习惯(以类似人类书写形式的视觉交流为主),但其交流方式仍主要是通过按键(键盘、鼠标等)实现,而不是按照人类本来得交流方式进行。
第三代人机对话则完全与第一第二代人机对话方式不同,人机交流的内容主要是人习惯的自然交流语言,交流方式也是人习惯的自然语言交流方式(包括智能语伴、语音和手写等,甚至包括人的表情、手势、步态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5:27
目录
概述
术语简介
研究领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