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成语
人琴俱亡(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成语出处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敬素好琴,(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人琴俱亡”。
成语故事
王徽之王献之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兄爱弟敬。后来,两兄弟都得了重病,可是双方都没有把自己病重的真实情况告诉对方,生怕对方为自己着急、担心。
没过多久,王献之先去世。噩耗传到王徽之家中,王徽之的家人怕他过于悲痛,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两家人虽然住得很近,可在奔丧的人群中不见王徽之的身影。大家只以为王徽之病重不能前来,不了解王徽之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一连好几天过去了,王徽之老是听不到弟弟王献之的消息,他实在憋不住了,便向家人询问:“子敬的病怎样了?为什么许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莫非出了什么事?”
家人支支吾吾,不肯吐露真情。王徽之终于明白过来,悲哀地说:“唉,看来子敬已经不在人世了。”家人知道再也瞒不住了,只好跟他道出实情。王徽之听了也没哭,只是挣扎着下了病榻,吩咐仆人准备车辆到弟弟家去奔丧。到了王献之家,王徽之直向灵床走去,然后在灵床上坐下来,对王献之的家人说:“把子敬的琴取来。”琴拿来后,王徽之打算弹首曲子寄托自己的哀思。由于过于悲伤,弹了几次都弹不成曲调。他举琴向地上掷去,悲痛地说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说完这句话,他悲痛得昏过去了。一个多月以后,他也离开了人世。
成语寓意
王羲之的儿子徽之和献之之间手足情深。王献之病逝之后,王徽之悲痛欲绝,摔琴慨叹“人琴俱亡”,昏死过去。一个多月后,王徽之也离世而去。“琴亡”,一是指主人逝去,有琴也无人再弹;二是指睹物思人,想弹琴也调不成音;三是指自己也像无主之琴一样,失去兄弟和知已,也将不久于人世。这种对逝者深切的哀痛与悼念,仍催人泪下。睹物思人是人之常情。当人们身边最亲近的人离我们而去时,人们心中会充满怀念,不仅怀念逝者,还怀念与逝者相关的事物。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于已逝的生命,人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奋斗,切不可沉浸在悲能中无法自拔。
成语运用
“人琴俱亡”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用来指怀念死者的心情。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清·王鹏运《彊邨词序》:“而人琴俱亡,赏音阒然。”
现代文学家鲁迅《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我想将全文补充,而终于做不到,刚要下笔,又立刻想到别的事情上去了。所谓‘人琴俱亡’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
参考资料
人琴俱亡.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7 15:26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