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动机理论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创作的心理著作
《人类动机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创作的心理著作,于1943年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马斯洛提出了人类基本需求等级论,即需求层次论。全文内容可以分为四部分:
一、引言。马斯洛首先介绍了他以前提出过的动机理论,提出动机理论并不等于行为理论,动机只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中的一种。
二、五种基本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他提出人类有5种基本需求,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也称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认为,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有一些先决条件,例如言论自由,在不损害别人的条件下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的自由,自我表达的自由,调查和收集情况的自由,在集团中追求公平、正义、诚实、秩序的自由等。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就不能满足基本需求,至少基本需求会受到严重威胁。
三、基本需求的其他特征。五种基本需求,除了各自的特征外,整体还有一些特征。
四、三点总结。
第一,至少有五类目标可以称之为基本需求。即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受到尊敬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二,这些基本需求相互联系,并按照优先的等级排列。最优先的需求占据了人们的全部意识。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占次要地位的、更高级的需求就会出现,并转化为优先需求。因此,人是永远不知足的。
第三,如果人类的这些基本目标受到或可能受到阻抑,或者保护这些目标的防御物遭到危险,或者构成它们的基础条件遇到危险,这就是心理的威胁。所有心理病态都可以部分地追溯到这种心理威胁的根源。
创作背景
马斯洛的理论来源于对个同学科知识的探索,包括对生物学、人类学、临床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治疗的研究,其中,对于精神分析治疗的研究或许是最为持久的。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研究结论对马斯洛的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关于动态平衡的医学研究结论,二是人对不同食物的偏好是反映其实际无意识的身体需求的可靠依据。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需求被相继满足,这一逻辑过程促使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论。《人类动机理论》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马斯洛在1954年的《动机与人格》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需求层次论。
作品思想
马斯洛关于满足需要的行为理论可以总结为:
1、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才具有激励的力量。在各项需求中,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使人心理紧张,于是,人便会采取某种行为来满足需要以消除紧张。而一旦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需要就不再具有激发动机的理论。
2、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马斯洛提出,需求是按照其优势程度或重要程度由最低(生理需要)向最高(自我实现需要)逐级形成的。也就是说,人的行为都是最求需要满足的过程,而且需要本身是具有层次性的,人的行为是由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向满足高层次的需要逐级推移的。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它的优势程度就会随之减弱,而下一层次需要的优势程度就会随之增强,从而产生新的满足需要的行为。但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即自我实现)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后,其强度非但不会减弱,反而会进一步增强,会向更高水平的自我实现目标前进。
3、人在每个时期都可能存在多种需要,但其中必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当某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出现并占据支配地位之后,虽然其较低层次的需要会由于较高层次需要的出现和发展而退居次要地位,但它并不因此消失,而是继续存在,只不过它对行为的影响力减弱了而已。
作品影响
20世纪50年代是激励理论发展卓有成效的阶段,这一时期形成了三种主要理论,分别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以及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较著名的激励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企业在营销环节要更注重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从激励的观点来看,需求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1908年-1970年),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1934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布朗蒂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1962年,与罗杰斯等人创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为人本主义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6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其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5 16:4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