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为战(拼音:rén zì wéi zhà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
西汉·
司马迁《
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人自为战”。
成语故事
楚汉战争时期,有一次,汉将
韩信和
张耳带领军队攻打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驻守井陉(今河北井陉北),部署了号称二十万的兵力,准备大战。
到了夜里,韩信开始部署。他先命令将领带两千轻装骑兵,每人手拿一面汉军的红旗,从小路去到赵军的营寨附近,先在山上隐蔽着。韩信说:“赵军看见我们后撤,必定会全军离开营寨来追赶我们,这时你们迅速进入赵军的营寨,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的旗帜就行了。”这两千人立即出发了。韩信又召集了其他将领,说:“现在就出击,今天打败赵军,全军好好吃上一顿!”将领们心怀疑虑地答应说:“是!”
韩信命令进军,到了井陉口附近时,天已经亮了。赵军见汉军来了,将领们都到高处来察看。陈余见韩信背水列阵,犯兵家大忌,就下令出击。
两军相遇,激战开始,汉军把旗帜仪仗都丢了,假装败走。陈余见汉军溃逃了,立即下令全军出击。汉军边打边退,一直退到了泜水边上,发现没地方能再退了。两军再次交战,汉军将士个个拼死作战,赵军攻不下汉军营寨,只好先退兵了。赵军退回到自己营寨,发现营寨全部插上了汉军的红旗。赵军一下慌了,以为赵王也被捉住了,都乱跑开了,各自去找各自的生路。赵军的将领砍杀逃走的士兵,但也无法阻挡士兵逃跑。汉军打败了赵军,陈余在乱军中被杀了,赵王也被俘虏了。
战后,汉军的将领对韩信背水列阵而打胜仗感到疑惑。韩信说:“这是兵法上记载的,只是诸位没想到而已。兵法上不是说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士兵背水迎敌,人自为战,没有退路,只能奋勇杀敌。”众将士称好,十分佩服韩信。
成语寓意
韩信假装败走,退到绵蔓水边的阵地上,和在那里列阵的士兵会合,回过头来再和赵军作战。两军再次交战,韩信的军队突然变了样,人人拼死作战,个个奋勇前进,把赵军打得大败。正是因为人自为战,没有退路,只能奋勇杀敌,所以把赵军打得大败。成语告诉人们,不仅在战场上要冷静处事,在工作、学习中也应该有勇有谋,面对问题时应冷静妥善地加以处理。善于使用人自为战的策略,人人为自身而战,胜败关系自己身家性命、存亡安危,故人人殊死奋战,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人的潜力。
成语运用
“人自为战”形容人人都拼搏奋战,也指人人能独立作战。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补语、定语。
唐·
房玄龄《
晋书·袁乔传》:“今深入万里,置之死地,士无反顾之心,所谓人自为战者也。”
唐·
魏征《
隋书·杨玄感等传论》:“但人自为战,众怒难犯,故攻无完城,野无横阵,星离棋布,以千百数。”
清·
梁启超《爱国论》:“人自为战,天下之大勇,莫过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