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火箭把人造飞行器送入太空,使它按预定轨道围绕某一行星或它的卫星的运动。围绕地球运行的飞行器称为人造地球卫星,围绕月球的称为人造月球卫星,围绕火星的称为人造火星卫星,而围绕太阳运行的飞行器则称为人造行星。下面讨论的是围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的运动。
影响人造卫星运动的因素
影响人造卫星运动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
①大气阻力摄动 人造卫星的运动受高空大气阻力的影响,对离地心远的人造卫星,由于大气较稀薄,受影响较小。大气阻力使人造卫星的轨道不再成为闭合的椭圆,而成为不闭合的螺旋线那样逐渐下降,轨道的偏心率也逐渐变小,轨道越来越圆,最后堕入地球较稠密的大气层内焚毁。如果人造卫星装有反冲火箭的回收装置和降落伞,当然也可平安地返回地面。
②地球非球形摄动 地球近似于回转椭球,赤道部分稍为突出,这部分的引力使人造卫星的轨道面不再是个固定面,而是个转动面。地球的非球形和质量分布的不均匀使卫星轨道变得非常复杂。分析它的运动,可获得有关地球质量分布的有用资料。
③日月摄动 日月对人造卫星的摄动不容忽视,而且人造卫星离地越高,这种摄动越大。例如对用于通信目的的同步卫星,离地心约有42200千米,它的运动受日月影响较大,就应特别考虑这种摄动。
④光压的影响 太阳光辐射到地面的能量约为10焦耳/(秒·厘米)。假如能量全被吸收,光量子所产生的辐射压强为l0/c达因/厘米≈3. 3×l0 达因/厘米(1达因=l0牛顿),式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这个压强极小,在一般情况下,对地球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至于通信卫星和太阳能卫星,它们的表面积相对于它们的质量来说是较大的,太阳光辐射压强对它们的累积效果就不能忽略了。特别是太阳能卫星,它的太阳板面积以平方千米计,更不能忽略光压对运动的影响。此外,由于这种卫星有时穿过地球或月球的影区,而且还有地球的反光,因而情况相当复杂。
⑤相对论效应对近地点的影响 仿照水星近日点每年转0 43的理论(见万有引力),可以算出半长轴为10000千米,偏心率为0.25的人造卫星,近地点的转角每年约为5 .6,即约为水星近日点转角的10.7倍。但是,这效应比起上述其他四项还是较小的。
参考文献
1、词条作者:汪家訸.《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第一版)力学 词条:人造卫星运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4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