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万奇,1959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材料凝固技术与晶体生长专家,
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人物经历
1959年2月,介万奇出生。
1978年,入读于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
1988年,获得
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88年4月—1991年2月,历任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师、副教授。
1991年—1992年,获得“联邦德国洪堡研究基金”资助,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1993年,晋升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1996年—2002年,任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199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7年,被教育部授予“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称号,同年当选为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介万奇主要从事II-VI族化合物光电子材料晶体生长技术、性能表征及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复杂合金凝固过程基本原理与铸造技术研究。
介万奇长期致力于金属材料铸造成型和功能晶体单晶生长的原理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主持开发出高能射线探测用碲锌镉、太赫兹技术用碲化锌等化合物半导体制备技术,解决了中国在核科学、核安全监控、空间科学、医疗设备、工业无损检测及太赫兹仪器等领域的空“芯”化问题;研发的ZnTe单晶应用于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和脉冲太赫兹数字成像仪器;开发出大型复杂铝合金铸件反重力铸造和大型高质量铝合金铸件控压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在多个航空航天企业推广应用。
据2023年3月西北工业大学教师主页显示,介万奇已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截至2022年3月,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著专著2部;其主要论著有《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铸造技术》等。
截至2022年3月,介万奇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3项。
据2023年3月西北工业大学教师主页显示,介万奇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等奖项。
人才培养
在本科教学工作中,介万奇注意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科研最新动态相结合,将科研工作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保持与学科同步发展。
介万奇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多方面发展,支持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校际交流和联合培养;要求学生拥有一颗“精忠报国”之心,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倡导“开拓创新的科研勇气”;他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有四点:第一,创造条件,让学生做前沿的高水平课题研究;第二,提供信息,让学生耳听眼看,了解最新的学科资料和学术动态;第三,合理组织,安排不同的研究方向,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第四,学术交流,每周举行一次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畅所欲言,了解整个实验室的发展。
截至2008年9月,介万奇指导博士生42个,毕业了23个,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其中李国强(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获得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李宇杰(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资助,还有多名博士生毕业留校后成为学院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带头人。
2020年,介万奇主持的“大型高质量铝合金铸件控压成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国家级科技评审,截至2021年11月,该项目已培养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25人。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三尺讲台,无数莘莘学子,见证了介万奇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人格魅力;一盏台灯,众多科研成果,折射出他执着探索、刻苦攻关的科学精神;他为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评)
“介万奇是享有国际盛誉的材料凝固技术与晶体生长专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既是他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科学家精神的精彩诠释。”(
西北工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