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教育将以学会“关心”为根本宗旨和主要内容。一般认为,“关心”包括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关心学习等方面。“关心他人”无疑是“关心”教育的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学会关心他人既是继承我国优良传统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许多革命伟人,许多英雄模范,他们之所以有高尚境界,其道德基础就在于“关心他人”。
内涵
“关心他人”的内容
关心他人既要关心爸爸妈妈,也要关心老师和同学,还要关心邻里和其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1)学生应学会关心爸爸妈妈。
在现代社会,由于独生子女的出现,许多家庭患上了“四二一综合症”,即四个
老人和一对父母共爱一根
独苗,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孩子在家中是“小太阳”,其地位高人一等,受到特殊待遇,觉得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应该的、必须的,自己理应受到周到的照顾;反之,当爸爸妈妈需要帮助、需要安慰时,孩子从没想到要关心爸爸妈妈。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将养成孩子自私自利的个性。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古语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孩子连自己最亲的人尚且不关心,人们还能指望他关心其他的人吗?因此,关心他人应首先从关心爸爸妈妈做起。小学生关心爸爸妈妈,既可以体现在细小的方面,如每天问候下班的父母,主动请父母休息,关心父母的健康,也可以表现为给父母过生日,当父母生病时主动照顾等。
(2)学生应学会关心老师和同学。
小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除了家庭之外,就是学校。在学校里,学生交往和交流的最主要的对象是老师和同学。可以说,学校就是小学生除了家庭之外的另一主要社会,是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场所。不关心老师和同学的小学生,很难想象他会关心他人。
因此,教育小学生关心他人,除了关心爸爸妈妈之外,其次就应该学会关心老师和同学。小学生关心老师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学生懂得老师工作辛苦,应尊重老师劳动,听从老师教诲,特别要虚心听取老师的批评。
②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应该提醒学生不要忘了向老师报喜,表示感谢。
③提倡学生亲近老师,老师有困难要帮助,老师生病要慰问,遇到节日去看望老师。关心同学则可以是当同学学习、生活上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给予尽力帮助,同学有病去看望慰问,不要欺侮小同学,不要占同学小便宜等等。
(3)学生还应该学会关心邻里。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邻里关系是一种人际美德,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快乐。另外,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5岁以上孩子就需要伙伴。
为了摆脱孩于的“孤独”和“自我中心”,应该让学生搞好邻里友谊,让学生到邻里“串门”,邻居要借东西让学生热情地送去,邻居家有困难尽力去关心帮助,邻居家有病人时能去探访慰问,遇到喜事可以相互祝贺。
(4)学生应该学会关心其他一切需要关心的人。
正如前文所言,人类之所以能生存并持续发展,就在于人能够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关心社会上一切需要关心、需要帮助的有难之人,这才是人类的最高境界,是“关心”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总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最根本的就是要教育学生不能自私,应心胸坦荡、志向高远、爱己更爱人。唯其如此,才是21世纪所需要的人,也才配得上是21世纪的人。
方法
父母要给孩子做关心别人的榜样
俗话说: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我的爱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深知父母的言行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一直严于律己、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我们孝顺长辈、关心亲朋、邻里关系和睦,在伦伦面前从不议论别人的长短,尽可能地尊重他的一些孩子气的同情心。
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
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间经常争吵、谩骂甚至打闹,孩子时常处在恐惧、忧郁、仇视的环境里,又怎能要求他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特别是夫妻之间要恩爱、相互体贴。
我们从不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对对方的关爱:餐桌上,我们在给孩子夹菜的同时不忘给爱人也夹一筷;出门前,在给孩子整装的同时也忘叮嘱爱人一句;外出购物,在给孩子买玩具衣物的时候,也不忘和孩子商量给爸爸或妈妈买一样什么东西。
一个西瓜切开来,总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偶尔一方不在,总是跟伦伦商量着剩下三分之一给爸爸或妈妈吃;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会一手揽着独生子一手揽着丈夫,我很满足于丈夫儿子一家健康的幸福,我也实实在在地流露着我的感情,让伦伦和我们一起体验这种幸福。
学会与人分享
这里有两层意思,既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还要家长学会分享,而家长学会分享更易被忽视。舔犊之情使为人父为人母们都宁肯亏了自己也不愿怠慢自己的孩子,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尽数都往孩子面前堆。一边担心着孩子会发展为不关心别人的冷血儿,一边又在做着阻止孩子学会分享的蠢事。
经常会发生这样一幕:孩子诚心诚意请家长分享,家长却坚决推辞,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分享,也不肯接受,谢绝孩子的一份好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有了谦让与分享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学会分享,坦然地分享,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让孩子分享的对象。
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
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难,担心孩子遭受挫折。尽管我们自己面临着许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快乐和情绪不稳定,但我们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平稳。一来错误地认为这有利于树立家长形象,二来美其名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不过早地承受生活重担,其实这是错误的。
既然我们在提倡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建立平等关系,就应该让孩子了解一些我们的喜怒哀乐,就如我们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一样,让孩子学着承担一些我们的喜怒哀乐。
记得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我每天很早就把他从床上拉起来,赶着去上班。每次他都要反抗,又哭又闹。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面对才3岁的独生子大喊大叫:“我也想睡懒觉,可是没有办法,我得去上班挣钱,给你付幼儿园的学费,你明白吗?”
原本只是一时性起发泄一通,根本没指望3岁的儿子会体谅我的艰辛,但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伦伦从此再也不哭闹了,每天早上只要我一喊,他就会乖乖地爬起来,有时冬天困得不得了,他也会赖床,但一会儿就会爬起来。
有时我加班或下班晚回家,他会很懂事地说:“妈妈挣钱很辛苦!”现在我常会把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讲给伦伦听,和他一起商量,对他提一些必要的要求,每次都能取得意外的效果。所以,家长不要刻意地去掩盖生活的另一面,让孩子从小学着和你一起去分担,哪怕只是让他了解一下,理解生活的不容易,这样他才会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才会关心别人。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只有勤快的孩子才会懂事,知道关心体贴别人,一般情况下,勤快是培养出来的,所以家长要树立这种观念,并付诸行动。要循序渐进地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胆放手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我们劳累了一天,坐在桌边准备吃晚饭时,伦伦会为我们盛饭、放置碗筷,餐后又会把所有的碗盆收到厨房间,将剩菜包上保鲜膜并放入冰箱,熟练勤快的样子常会赢得偶然来作客的朋友的夸奖,这全是日积月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