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骑大马
唐代王梵志诗作
《他人骑大马》是唐代诗僧王梵志创作的一首无题诗。此诗写骑驴的主人公跟“骑大马”者与“担柴汉”比较,抒写了主人公比上不足的不满与比下有余的自得心理。
作品原文
他人骑大马,我独⑴跨⑵驴子。
回顾⑶担⑷柴汉⑸,心下⑹较些子⑺。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独:单独一人。
⑵跨:横跨,乘坐。
⑶回顾:回头看。
⑷担(dān):用肩膀挑。
⑸汉:男子的俗称。
⑹心下:心里。
⑺较些子:差不多,过得去。些子,一点儿,少许。
白话译文
别人骑着一匹大马,我一个人坐头小驴。回头看到了挑柴的汉子,心里立刻好受了许多。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朝初年,作者生于隋末,家道中落,50多岁时过着四处募化求斋,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这一时期是他诗歌创作的高潮,该诗即创作于这一时期。
作品鉴赏
王梵志的诗作在唐初流传极广,后来却一直被封建正统派视为“下里巴人”,不能进入诗歌艺术堂奥。现存梵志诗相当大一部分从内容上说,是劝世劝善的诗体道德箴言,这类诗较少文学价值。梵志诗最有文学价值的,当推那些有意无意作出的世态人情的幽默、讽刺画,就像这首诗。
这首诗录自费衮梁溪漫志》卷十。与《我有一方便》一样,这首诗也用第一人称写,展现的却是一幅有趣的“三人行”的戏剧性场面。“骑大马”者与“担柴汉”,是贫富悬殊的两极。而作为这两极间的骑驴者,他的心情非常矛盾:他比上不足,颇有些不满(这从“独”字的语气上可以会出),但当他看到担柴汉时,便又立刻心安理得起来。诗人这里运用的手法是先平列出三个形象,末句一点即收,饶有情趣。章法也很独到。
这首诗真实地或略带夸张地写出了世人行为和心理上的某种通病,令人忍俊不禁,于笑中又有所反省。这首诗可作两种理解,既可看作是正经的、劝喻的,又可以读为揶揄的、讽刺的。但作正面理会则浅,作反面理会则妙不可言。这首诗作劝人知足看便浅,作中庸者的漫画象看,则惟妙惟肖。
梵志这首诗未必没有劝世的意思,诗人对笔下人物还很欣赏同情。但是,诗人没有作概念化的枯燥说教,而采用了“象教”——即将理予以形象地显现。而他所取的又并非凭空结想的概念化形象,而是直接从平素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积累中撷取来的。它本身不惟真实,而且典型。当诗人只满足于把形象表现出来而不加评论,这些形象对于诗人的思想也就具有了某种相对独立性和灵活性。当读者从全新的、更高的角度来观察它时,就会发现许多包含在形象中、然而不一定为作者所意识到的深刻的意蕴。王梵志这种性格解剖式的笔调犀利的幽默小品,比一语破的、锋芒毕露的讽刺之作更耐读,艺术上更高一筹。
作者简介
王梵志,唐初诗人。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桂苑丛谈》和《太平广记》卷八十二《王梵志》都说他生于隋代,为黎阳城东人王德祖从枯树中发现收养的,“七岁能语”,“作诗讽人,甚有义旨”。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又说他是“通玄学士”。约可考知他的创作活动主要在初唐。其诗以说理为主,重视惩恶劝善的社会功能。某些诗篇具有讽刺世态人情的积极意义。诗风浅显平易而时带诙趣,往往寓生活哲理于嘲戏谐谑之中,寄嘻笑怒骂于琐事常谈之内,开创了以俗语俚词入诗的通俗诗派。
参考资料
王梵志简介.中国社会科学网 .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3:3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