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英国各主要城市被德军轰炸,死伤无数。为了提升国民的士气,英国政府主导与大制片厂合作,拍摄军事宣传片。但这些影片情节无聊,宣传色彩过于是浓厚,饱受观众嘘声。为了在宣传片加入吸引女性的元素,信息部聘用了女编剧卡特琳(
杰玛·阿特登饰)。她参与的电影,是以在敦刻尔克行动中回归英国的士兵做主角,信息部希望借影片振奋人心。一开始,她与制片人巴克利(
山姆·克拉弗林饰)针锋相对,又遇到自大难缠的男演。卡特琳要拍的故事原来讲的是一对渔家姐妹驾船参与敦刻尔克救援,但是制片厂要求必须加入男主人公,两位女性只能屈居陪衬位置,还要安排一个美国英雄和女主角谈三角恋。面对官方一个个无理要求,卡特琳、巴克利运用智慧,在政治需要、拍摄资源、演员表现、观众反应和忠于事实之间巧妙地编辑着故事。两人之间的默契和爱苗都在悄悄滋长。然而,战事持续恶化,男演员纷纷离组,电影拍摄面临困境,凯瑟琳也遭逢人生惨变。就在摄制组讨论如何填补男演员没来得及完成的戏份“下水修船,拯救所有人”时,作为仅剩的编剧,卡特琳拍板:让片中的女性角色来完成英雄的戏码。
该片的编导以迥异于传统战争片的视角与笔触描写战争幕后最边缘地带一群英国人最好的时光。它在选材上独辟蹊径,以女性化、生活化的笔触描写战争,细腻而且独特,片中少见狂轰滥炸的大场面,更多的是英国在战时克难岁月里的生活细节,在战争片中颇具新意。这种细腻刻画妙趣模生。老演员辨认老友尸体的情节,剑走偏锋,戳到了观众的心弦。而独特的是,战争和女权两个话题,在片中结合得还不错,“戏中戏”部分与女主人公的经历相映成趣。尽管女权色彩影响了故事正常发展,显得喧宾夺主,但该片依旧值得一看。(《看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