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汉语词语,拼音为:zhàng yì,意思是指主持正义;谓讲义气。东北方言中意为
理直气壮,有“嚣张”的意思。
1. 主持正义。2. 谓讲义气。
《汉书·
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
唐·李德裕《
荐处士李源表》:“自 天寳 之后,俗尚浮华,士罕仗义,人怀苟免。”
《明史·程启充传》:“帝曰:‘
守仁 一闻 宸濠 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原来那东溪村
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八回:“为他
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
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药酒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这
阳谷县虽是个小县份,倒有仗义的人;有那上户之家都资助
武松银两;也有送酒食钱米与武松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