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公房碑》是刊刻于东汉时期的一方碑刻,全称“仙人唐君之碑”,又称“公昉碑”“仙人唐君碑”“仙人唐公房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
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
西安碑林博物馆。
碑刻内容
碑阳
(碑额)仙人唐┘君之碑┘
〔君字公房,成固人,盖帝尧之〕□□□。□□□□,□□□〔之〕,故能〔举家〕□□□□□┘〔去〕,上陟皇燿,统御〔阴阳〕。〔腾清蹑〕浮,命寿无疆。〔虽〕王公之尊,四海之富,〔曾〕□□□□┘□毛。天地之性,斯其至贵者也。耆老相传,以为王莽居摄二秊,君为郡吏,□□□┘□,土域啖瓜。旁有真人,左右莫察,而君独进美瓜,又从而敬礼之。真人者,遂〔与〕□┘〔期聟谷口〕山上,〔乃与〕君神药,曰:“服药以后,当移意万里,知〔鸟〕兽言语。”是时〔府在西〕┘〔成〕,〔去家七百余里〕,〔休谒〕徃徕,〔转〕景即至,阖郡惊焉。白之府君,徙为御史。鼠〔齧䡊车〕┘〔被具〕,〔君乃画地为狱〕,召鼠诛之。视其腹中,果有被具,府君□宾燕,欲从学道,〔公房〕┘顷无所进。〔府君怒〕,〔敕〕尉部吏収〔公房妻〕子。公𢨲乃先归,于谷口呼其师,告以〔戹急〕。┘〔其师与之〕归,以药〔饮公房妻子〕,〔曰〕:“〔可去矣〕。”妻子挛家,不忍〔去〕。又曰:岂欲得家〔俱去〕┘〔乎〕?”〔妻子曰〕:“〔固所愿也〕。”〔于是乃以药涂〕屋柱,饮牛马六畜。须臾,有大风玄云来〔迎公〕┘〔房妻子〕,〔屋宅六畜〕,〔翛然〕与之俱去。昔乔松崔白,皆一身得〔道〕,〔而〕公𢨲举家俱〔济〕,〔盛〕┘〔矣〕。〔传曰〕:“〔贤者所存〕,泽流百世。”故使聟乡春夏毋蚊蜹,秋冬鲜繁霜,疠蛊不遐,〔去其〕┘〔螟蟘〕,〔百谷〕收入,天下莫〔知〕,斯德祐之效也。道牟群仙,德润故〔乡〕,知德者鲜,历世〔莫纪〕。┘〔汉中太守南阳〕郭君,讳芝,字公载。修北辰之政,驰周、邵之〔风〕,歆乐唐君神灵〔之美〕。┘〔以为道高者名〕邵,德厚者庙尊。乃发嘉教,躬捐奉钱,倡率群义,缮广斯庙。□〔和祈〕┘〔福〕,〔布之兆民〕,〔刻石昭音〕,〔扬〕君灵誉。其辞曰:┘□□□□,□□□□。□□□□,□□□□。〔遂享神药〕,〔超〕浮云〔兮〕。〔翱〕……
碑阴
〔故江阳守长成固杨晏〕,〔字平仲〕。
〔东部督邮成固左介〕,〔字元术〕。
〔故江阳守长南郑杨银〕,〔字伯慎〕。
〔处士南郑祝龟〕,〔字元灵〕。
〔司徒〕掾〔南郑祝杨〕,〔字〕孔达。
〔处〕士南郑祝岱,字子崋。
〔故益〕州〔从〕事〔南郑祝忱〕,〔字子文〕
处士南郑祝恒,字仲〔崋〕。
处士南〔郑〕祝朗,字德〔灵〕。
处士南郑祝崇,字季崋。
太守史南郑祝荣,字文崋。
太〔字〕史南郑赵英,字彦才。
处士南郑刘通,字海□。
故〔褒〕中〔守尉南〕郑赵忠,字元楚。
□□〔南郑杨凤〕,〔字孔鸾〕。
(说明:……,表示若干个无法确认的字;□,表示一个无法确认的字;〔〕,表示据《
隶释》所补文字;加粗,表示碑作异体;┘,表示分行。)
创作背景
《唐公房碑》碑阴第4行为“处士南郑祝龟字元灵”。
祝龟,字元灵,南郑人。东晋
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士女志》载:“祝龟,字元灵,南郑人也。年十五,远学汝、颍及太学,通博荡达,能属文。太守张府君奇之曰:‘吾见海内士多矣,无如祝龟者也。’州牧刘焉辟之,不得已,行,授葭萌长。撰《汉中耆旧传》,以著述终。”而
刘焉任益州牧是在东汉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则祝龟任葭萌长在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以后。
陈直《摹庐金石记》称:“如此立碑时,盖未出仕,故处士云。”则碑阴祝龟题为“处士”,必在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以前,题名又必在立碑之时。据此,可以断定《唐公房碑》刻立于东汉
熹平、
光和之间(公元172-184年)。
对于碑的刻立者,南宋
洪适《隶释》称:“右仙人唐君碑,篆额,汉中太守郭芝立,今在兴元。”此后,历代许多金石书籍及方志都误作汉中太守郭芝。至清代
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
陆耀遹《
金石续编》才更正:“碑载:‘公房以王莽居摄时得道,举家俱济,历世莫纪。’后云:‘汉中太守南阳郭君,讳芝,字公载,躬捐奉钱,倡率群义,缮广斯庙。’又云:‘刊石昭音,扬君灵誉。’是其缮庙、刊石,皆当后汉。缮庙者为郭芝倡义,而刊石不著撰、书之人,固即碑阴题名之群义为郭君所誉矣。洪氏以碑为郭芝所立,殊未审也。”即建庙、刻碑都在东汉,疑系东汉前期,汉中太守郭芝根据传说倡导在唐公房家乡修了一座庙,取名“唐仙馆”(今讹馆为“观”,即城固县许家庙镇唐仙观小学校址),以表唐公房的灵异。到东汉晚期,出现了一批“群义”,即碑阴题名的那些人,刻立了《唐公房碑》,以彰显郭芝的善举。
艺术鉴赏
风格
风格上,《唐公房碑》的书法坚实内聚,同时又透着秀雅之气,既有《张迁碑》雄厚朴茂、结体方正的特点,又有《曹全碑》秀美灵动、轻松自如的长处。碑文是刻在一定形制碑石上的,大多是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框架内,用基本统一的书体来书写的,不像山野之中的摩崖石刻可以任意挥洒,但整齐但不能僵化,灵动又不失规矩。所谓的“活”,是在一定的框架内有节制的“活”。如第四行“居”字中间的长横画写出了字外,改变了原来的长形,使之显得宽博了许多;第十三行“蚊”字左旁有篆书用笔的意味,左旁下部的笔画轻轻一勾,自然而古朴,而右旁撇捺两画,秀气中透着坚韧的笔意;第十五行“邵”字左旁下部“口”写得较大,右旁起笔第一横折也写得较大,两个对角相互呼应,而左旁上部与右旁下部写得虽小,但各自向外稍稍有一些倾斜,拉出来一些空间,在视觉上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形成了整体上的平衡与完整。
作品评价
清代官员
王穆:此碑失载志书,不知谁何所作。余恐露立倾仆,迁嵌于仙人馆之左壁,世称陕榻,为至宝。而秦汉之碑独少,余谛视此碑隶书,枯老古拙,如龟如鳖,可与李阳冰、蔡中郎并驾,真不减鲁灵光也。……额上篆“仙人唐公昉碑”六字,结构秀劲。(《〔康熙〕城固县志·卷十·文·书唐仙人公昉碑》)
清代书画家
瞿廷韶:碑字遒整,为汉碑魁杰。(《欧斋石墨题跋·仙人唐公房碑》)
历史传承
《唐公房碑》刻立后一度被湮没。清代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由署城固县事
王穆于唐仙观附近发现,后移嵌于唐仙观墙上。公元1970年,由陕西省博物馆征调并移藏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
版本信息
《唐公房碑》的拓本主要有5种:
①明拓本。首行“故能”二字存左半部。第四行“土域啖瓜”四字未泐。第五行“鸟”字未泐。第九行“不忍去”的“去”字未泐。末行“浮云”二字可见。
②清初拓本。第九行“又曰”的“曰”字未泐,“岂欲”二字左大半未泐。
③清乾嘉以后拓本。第九行“又曰”的“曰”字未泐,“岂欲”等字已泐。第十行“也于”、第十一行“翛然”等字右半尚存。
④清道光年以后拓本。第十行“也于”、第十一行“翛然”等字已泐损不可见。
⑤近拓本。仅存文字十四行,第九行“岂欲”二字右半已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