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洞御所
天皇退位以后的住所
仙洞御所,是退位以后的天皇(上皇法皇)的御所。
概况
仙洞御所(Sento Imperial Palace)
构造
现存的仙洞御所全园面积为 49,137平方米,其中北池为21,780平方米,南池为27,357平方米,是一个水面占很大部分的大池庭。庭园的南池被八之桥藤架等分为两部分,包括北池在内,庭园由三个部分组成。从北开始有“真、行、草”三池庭。北池部分东西稍稍长一些,东面、南面和北面是筑山,北西侧是被称为“阿古濑”的小池,其北岸上部是“纪氏遗址碑”和芝御茶屋遗址,东北山丘上是镇守社。无论是北池还是南池,园路都设置在山前,沿着园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庭园。
名称由来
仙人从很久以前在中国就是离开世俗隐居于苍郁深山的理想形象。因此,也被用于天皇的退位后的美称。而这样的贵人所居住的御所,也就被称为仙洞御所。
按照惯例,退位后的上皇或法皇往往都离开内里,前往仙洞御所居住。而仙洞御所也获得了“院”的别称,同时也作为上皇与法皇的别称。在仙洞御所内,设置有处理天皇家政务的院厅。白河上皇在位时,还专门设置了北面武士与西面武士作为院厅近卫。
建筑概况
仙洞御所(Sento Imperial Palace)
构造
现存的仙洞御所全园面积为 49,137平方米,其中北池为21,780平方米,南池为27,357平方米,是一个水面占很大部分的大池庭。庭园的南池被八之桥藤架等分为两部分,包括北池在内,庭园由三个部分组成。从北开始有“真、行、草”三池庭。北池部分东西稍稍长一些,东面、南面和北面是筑山,北西侧是被称为“阿古濑”的小池,其北岸上部是“纪氏遗址碑”和芝御茶屋遗址,东北山丘上是镇守社。无论是北池还是南池,园路都设置在山前,沿着园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庭园。
名称由来
仙人从很久以前在中国就是离开世俗隐居于苍郁深山的理想形象。因此,也被用于天皇的退位后的美称。而这样的贵人所居住的御所,也就被称为仙洞御所。
按照惯例,退位后的上皇或法皇往往都离开内里,前往仙洞御所居住。而仙洞御所也获得了“院”的别称,同时也作为上皇与法皇的别称。在仙洞御所内,设置有处理天皇家政务的院厅。白河上皇在位时,还专门设置了北面武士与西面武士作为院厅近卫。
历史背景
京都御苑的仙洞御所
现存的位在京都府京都御苑京都御所东南方位的仙洞御所,是1627年(宽永4年)由小堀远州为后水尾上皇造营,正式名称是樱町殿。以东侧的大池塘为中心的庭院十分广阔,相较于最初小堀远州的设计,后水尾天皇做了很大的改动。
仙洞御所的建筑群在1854年(安政元年)的火灾后未曾再建,现仅存庭园。1867年(庆应三年)之后,政府将相邻的残留的大宫御所的御常御殿组合修整到一起,作为皇室在京都的邸宅。而庭院周围的空地曾一度被提议建设京都迎宾馆而搁置,最终迎宾馆在别处建成,此地得以保留。
最初,在仙洞御所东北的大宫御所是为了后水尾天皇的中宫皇后——东福门院而营建的,后来大宫御所的御常御殿被整合进仙洞御所。大正年间,御常御殿内部被改装成了洋式的屋子,提升了实用性,同时外面也具有与仙洞御所整体匹配的样子。如今整个御所只有大宫御所作为天皇、皇后、皇太子以及皇太子妃回京的行宫。
仙洞御所(指大宫御的所部分)的地点,是在聚乐第之后作为丰臣家在京都的府邸。当时还被称为太阁御所・太阁上京御屋敷。丰臣秀吉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庆长4年9月,在大坂的秀吉正室・北政所夫人(高台院)搬入居住。宽永元年,北政所夫人死后,又由其甥木下利房居住。
宽永4年木下利房向后水尾天皇示意出让,于是天皇授意幕府将这里作为仙洞御所与大宫御所的建设用地。德川和子(东福门院)生下的皇子夭折后,木下又撤回了出让的意向,因此建设工事进展缓慢。宽永6年11月,天皇突然决定让位,于是建筑工事再开。
宽永7年12月,上皇迁入新建的仙洞御所。其中许多的建筑物都是宽永年间天皇在二条城中行幸时使用的建筑物的再利用。阿古濑渊也是丰臣家邸宅的庭院中遗留的景观。
京都御苑之外的仙洞御所
现存平安京西北部的妙心寺,是花园上皇的仙洞御所——萩原院的旧址。
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5 10:08
目录
概述
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