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报怨(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宪问》。
先秦·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在《论语·宪问》中记载,有一个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以德报怨”是道家的思想,所以在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孔子没有直接反对,而是反问:“如果用恩德来回报怨恨,那么对自己有恩德的人应当如何报答呢?这样以同样的态度来回报怨恨和恩德,岂不是恩怨不分?”但是作为一个君子,又不可能心胸狭窄,所以孔子说“以直报怨”,既不以德报怨,也不以怨报怨,而是展现自己的胸怀,以正直之心来对待怨恨,以对待平常人的态度来对待怨恨自己的人。既不为感情所左右,也不存有私心与成见。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德报德,这是没有疑义的。别人在关键的时候伸以援手,自然要回报别人。那么对于怨恨又该如何对待,孔子给出了“以直报怨”的原则。孔子讲求仁爱,讲宽容,但仁爱、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滥情,不是做一个和稀泥的
好好先生。成语告诉人们,虽然应该提倡仁爱,但前提是不应该丢失做人的原则去宽恕所有人的过失。不以怨报怨,如果冤冤相报因果循环则永无宁日。不以德报怨,如果以德报怨容易让对方认为你软弱可欺,更加增长了恶人的嚣张气焰。应该坚持“以直报怨”,不刻意去记恨前仇,也不是一味忍让,而是用正义和正气去对待对方,公正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用光明磊落的态度来对待怨恨。
汉·班固《
汉书·傅介子传》:“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
清·
文康《
儿女英雄传》三九回:“老爷你平日常讲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怎的此时自己又以德报怨起来。”
“以直报怨”与“以德报怨”同出一源,都有不记前仇的含义,区别在于“以德报怨”是不仅不记前仇,还给自己怨恨的人恩惠的意思,而“以直报怨”则是表示不记前仇,以公道正直对待怨恨的人即可,没有“反而给以恩惠”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