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态
汉语词汇
仪态,汉语词语,拼音是yí tài,是指人们得体且规范的肢体状态。
含义
仪态,是人的姿势,举止和动作,样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及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不同阶层,不同特殊群体的仪态都有不同标准或不同要求。不同场合对人民的仪态要求不同;不同宗教对其教徒也讲究具有宗教特征的仪态。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也逐渐形成很多对皇家宫室,对儒雅学士,对民间妇女等很多方面的仪态标准和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讲文明,讲礼貌,使每个人仪态应当力求美化。
美化标准:注重仪态的美化有四个标准:一是仪态文明,是要求仪态要显得有修养,讲礼貌,不应在异性和他人面前有粗野动作和行体;二是仪态自然,是要求仪态既要规则庄重,又要表现得大方实在。不要虚张声势,装腔作势;三是仪态美观,这是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仪态要优雅脱俗,美观耐看,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四是仪态敬人,是要求力禁失敬于人的仪态,要通过良好的仪态来体现敬人之意。
解释
基本解释
[bearing;deportment;] 姿态;容貌;风度。
仪态万方。
引证解释
指仪容姿态。
1、清 珠泉居士《雪鸿少记补遗》:“至於足翘细笋,腰折回风,尤觉颠掉纤柔,具有万方仪态。”
2、丁玲《梦珂》二:“梦珂沉思了,似乎又看见父亲的那许多温情的仪态,三儿们的顽皮。”
3、草明乘风破浪》第一章:“李忠祥向前一望,那是一个仪态潇洒、体格魁梧的中年男子。”参见“仪态万方”。
4、徐迟《井冈山记》七:“它们举止雍容仪态万方。”
5、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湖上的明月和落日,湖上的浓阴和微雨,我都见过了,真是仪态万千。”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仪态.百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4 14:11
目录
概述
含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