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小米
河南省渑池县特产
仰韶小米,河南省渑池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仰韶小米以夏谷生产为主。一般夏谷中早熟品种生育期为85—90天,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浓绿,穗壮而紧实,结实率高,空壳很少,空壳率平均为7.3%。仰韶小米米粒饱满,色黄如金,米油丰富,黏性强,入口甘醇,清香宜人,回味悠长。经试验,仰韶小米粥黏度大,米粒发散大,且在粥中分布均匀,粥香气浓郁,适口性好。冷却后可揭一二层粥皮(相传,坻坞贡米可揭7层粥皮),粥皮厚。
产地环境
仰韶小米主要分布在渑池县仁村乡,涧河十里河川为主要种植区。该地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干燥,雨雪稀少。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雨水减少。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水量662.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2.2小时,有效积温为4046.4℃,无霜期216天,非常适合小米的种植。而且涧河河川地下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土壤养分独特,空气新鲜无污染,天然的生长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独特的仰韶小米。
历史渊源
仰韶小米,又称坻坞贡米,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史。据传,唐贞元十六年(800年),唐德宗偶尔品尝了当地供奉的小米,食后大悦:“清爽可口,真乃神米,何不为贡?”
清乾隆食用此米,夸其为神米,遂定为贡品,并赐纳贡村民御匾“敕赐义民”。自此,坻坞贡米闻名遐迩。
生产情况
2011年,仰韶小米种植面积达6900公顷,产值450万元。
2012年,仰韶小米主产区仁村乡小米种植已达7000余亩,总产280万千克,亩均产量400千克,亩均收入3200余元,与2010年创建前相比,亩均增产50千克,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200余元。
产品荣誉
2012年07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仰韶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仰韶小米(坻坞小米)产地范围为河南省渑池县仁村乡、段村乡、南村乡、洪阳镇、城关镇、张村镇、英豪镇、天池镇、仰韶乡、陈村乡、果园乡、坡头乡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张杂5号、张杂10号、郑谷1号、豫谷5号、冀谷31等春夏播中早熟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00至600米,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土壤质地为褐土,土壤pH值为6.1至7.8,有机质含量≥1.0%,土层厚度≥3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选种:种子纯度要求≥96%,净度≥97%,发芽率≥92%,含水量≤9%。
2.播种:
(1)播种前准备:施优质有机肥在1至2吨/亩,深耕20厘米以上,耙细整平。
(2)播种时间:4月10日至5月30日。
(3)留苗密度:每公顷留苗密度在60万至75万株。
3.灌水:灌浆期如遇干旱需灌水。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谷穗90%的籽粒成熟或籽粒变硬后,及时收获。不同的品种要单打、单收、单贮。
五、加工
谷子→清选→砻谷→精选→定量→包装→成品。
整个加工过程不能破坏小米的营养成分,不使用食品添加剂。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米粒小而饱满,质地较硬,色黄如金,米油丰富,煮饭粘糊性强,可揭三层米纹,凉后与碗粘合,甜香味美,入口甘醇,清香宜人,回味悠长。
2.理化指标:水分≤12.0%,直链淀粉含量12%至21%,胶稠度≥90%,蛋白质≥9.3%,粗脂肪≥3.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仰韶小米(坻坞小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河南省渑池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仰韶小米(坻坞小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31 01:09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