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行为
企业社会学术语
企业社会行为是指企业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所进行的不属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活动,但这种社会活动又对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基本特征
企业社会行为除了具有一般行为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总体性
社会行为产生的动因既包括了企业成员内在的基本生存需求、生理需求社会劳动需求,同时也包括更高层次的两个方面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因此,产生社会行为的动机,是完整的需求系统的总体要求。因此,可以说,企业的社会行为带有一种总体性。
2、持续性
企业的社会行为与企业社会,企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是一以贯之的。所以,企业的社会行为带有一种持续性。
3、动态性
由于企业社会行为的持续性特点所决定,企业社会行为的目标——满足企业成员及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就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呈动态发展的滚动式趋向,而且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企业的社公行为又带有动态性。
4、功利性
由于社会活动,社会行为与企业成员的总体发展需求直接相关,所以利益机制对社会行为的支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企业社会行为又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表现形式
一、企业——家庭共同体
我国企业居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所谓家族化倾向,是指企业内部存在着并且不断再生着越来越多的亲属关系,这种“家族一亲属。系统是独立于企业行政系统、党组织系统之外的一个巨大的网络,其经纬交织于企业纵向(行政系统)、横向(各车间、部门)之间,无处不在。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既存在着行政关系和经济关系,也存在着家族关系。
二、处理外部关系
1、我国企业承担着社会保障的职能。这主要是指企业对本企业职工所承担的社会性职能。由于它的对象是本企业的职工,所以,企业表现出较强的行为冲动,为解决企业自身的就业与福利问题,企业必须承担起本应由国家和社会(市场)所负担的责任。
2、企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公共职能。这是指那些一般是由社会对每一成员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被转嫁到企业头上,由企业来承担。同时,企业对上级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义务。
三、企业文化的社会性
一般说来,我国企业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因此,所谓的“企业精神”大多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政治性。企业经营者为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一般都要靠企业的社会联系来做到。借助于社会传摇媒介的影响,使企业形成某种风气,在职工中形成某种风尚,激发起职工的热情。企业中的宣传部门、工会组织等机构和组织,通过种种社会化的行为方式,如“英模报告会”、“先进人物演讲会”、外出学习参观等等方式,来确定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以做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四、企业分配福利化
如果从企业的社会属性这一角度来分析,我们会发观企业分配的福利化正是因为企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追求职工福利最大化是我国企业的一个先天性的固有属性,企业通过发放实物、奖金、乃至于实行免费午餐,这都是企业分配福利化的具体表现。
五、自办企业生活设施
我国企业存在着自办设施的冲动与偏好。过去一般认为,这是企业领导为职工“谋福利”的重要措施,是企业追求自身(职王)福利最大化的表现。但是,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形成企业自办“小社会”的动因,不仅在于中国人固有的“小生产。意识,也不仅在于企业职工的需求压力,其重要原因还在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财政困难,国家无力解决的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只好转嫁到了企业头上。另外,也还是由于国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协调,盲目发展生产,盲目追求生产速度,长期忽视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建设,因而形成了积重难返的局面。
六、职工的全面保险和终生抚养
中国的社会福利保险制度是建立在各行政单位和各个企业内部福利保险基础之上的。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和职工,都在本单位内部享受按国家标准规定的福利待遇。对于一个职工来说,只要一进入全民所有制企业,那么他的一切社会保险手续就自动办妥,并且立即生效。在他有生之年内,企业对其生老病死一包到底。
成因
一、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不发达的产品经济,是我国企业社会行为导向的根本因素。
1、从经济发展史来看,社会分工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我国的经济赶超战略也是形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大干快上”、“先生产、后生活”的经济建设方针也是形成企业社会化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企业内部机制方面的原因
1、我国企业的经济性——即经济功能是不强的,相对来说,其政治性与社会性则要强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
2、企业劳动者的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的压力;
3、我国现行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企业劳动者对福利待遇的追求。
三、传统文化的因素
1、儒教的“重义轻利观念,使企业向非经济化方向发展;
2、强调“和为贵”的观念,以此缓和各种矛盾冲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
3、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与企业的“终生养”制和“传祖接代。的世袭沿革制相结合,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家族化、集团化,板块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3 15:04
目录
概述
基本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