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
200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是200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南非)库切(Coetzee,J.M.)。
内容介绍
编辑手记:
写法怪异的作家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像库切这样每部作品都要变换叙述套路。跟他以前的小说相比,2O03年完成的《伊丽莎白·斯特洛:八堂课》则完全是另一种实验文本,看上去很像一部思辨录,可是人物关系和人物本身的话语层次又极为丰富。这部别出心裁的复调小说早晚会成为文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当然那是派给学者们的差事,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倒是不妨跟着库切的人物去体验那种悲凉心境——当主人公与世人周旋之际,你差不多也能发现当下生
活的精神陷陕。
库切这回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女作家,名叫伊丽莎白的澳大利亚人,东西不多却很有影响,这有点像库切本人。也许,你可以把伊丽莎白视为库切的部分替身,确实有许多因素给人这种暗示,包括早年的欧洲经历,作为作家在英语世界中的边缘身份,以及对西方基督教主流文化所持相似的批判态度,等等。但是千万别把她当做库切本人,别说性别不同,年龄也差一截,关键是作者和地塑造的人物总归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比起故事之中的她,库切具有巴赫金所说的作者的“外在立场”,这使得他对世界的观察比她更透彻,看法上也更有分寸。库切的策略是让伊丽莎白会替他嚷嚷,让她去面对驳诘、冷落和各种尴尬场面,借着女作家那份偏执劲儿,库切是无顾忌地将自己对理性的批判引向较为极端的方向。这一来抛头露面的伊丽莎白让地玩残了,既然被推到“看”与“被看”的双重境地,那么她既是一个火力点也成了被攻击的标靶,她得为自己寻找立足的思想空间,甚至不得不从记忆的帷幕后边揭开最隐秘的人生经验——比如用性的仪式来抚慰垂死的菲利普老头那些事儿。如此“博爱”之举大大超越了理性的禁忌,会不会成为心中的一个窟窿?连她自己都不禁嘀咕掉进这窟窿里是不是走向堕落的开始。
作品目录
第一课 现实主义
第二课 非洲的小说
第三课 动物的生命之一:哲学家与动物
第四课 动物的生命之二:诗人与动物
第五课 非洲的人文学科
第六课 邪恶问题
第七课 爱欲
第八课 在大门口
跋 钱多斯夫人伊丽莎白致培根爵士函
译后记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他和他的人(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9 20:49
目录
概述
内容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