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缸
仰韶文化时期瓮棺葬具
伊川缸是仰韶文化时期瓮棺葬具。1959年出土于伊川县土门遗址。
文物历史
20世纪中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沿洛河伊河中下游和汝河上游进行调查时,在伊川县白元乡土门村一带发现了古人类活动的痕迹,后经调查,确认这里是一处仰韶文化中期偏晚阶段的遗址。此次调查,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器物——一种内置成人骨骼,作为瓮棺葬具使用的红陶缸。
这种在其他地区从未发现过的红陶缸,引起了北大考古专家的注意,在他们看来,其独特的造型,很可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区域性文化。因此,1960年和1962年,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再次对土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果然又出土了十几件同类型红陶缸。当时,北大专家将这其命名为“伊川缸”。
此后,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员陆续在偃师、巩义、禹州、鲁山、南召、新密、临汝等近20处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同类型的红陶缸。因这些遗址集中分布在豫中地区,伊川缸也被认为是豫中地区仰韶文化时期特有的典型器物。
2022年5月8日,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一件出土洛阳市伊川县的仰韶文化器物——伊川缸,近日被送往北京大学参加“北京大学考古100年考古专业70年”特展,随后将在该校接受全方位、多学科的实验室考古研究。
文物特征
高50厘米。敞口,直腹下收,平底。口沿下部有三道凹弦纹,弦纹下部有对称的三个鹰嘴状钮,下饰斜行划纹;在上腹部,彩绘三组对称的椭圆形图案,椭圆形内绘两相对称的弧线三角纹,其余部分绘梅花式圆点纹。该缸图案奇特,造型规整,纹饰清新。现藏伊川县文管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08 16:55
目录
概述
文物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