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浚祥(1807-1877 ),字琼甫,祖籍广东兴宁县,清朝进士,户部主事,贵州司员外郎,御史等职。晚年先后主讲江津东川书院、綦江瀛山书院。
人物生平
伍浚祥,幼聪颖,年十六, 即以府案籍邑庠。道光五年乙酉科拔贡,十一年辛卯恩科举人,道光十六年丙申恩科进士(殿试金榜二甲第63名),与林鸿年、胡林翼等同榜。初授户部主事,经管财政赋税,咸丰元年,升贵州司员外郎,官至御史,四品。咸丰二年,父绍曾公卒于京邸,浚祥丁忧归乡,即不复出。尝开善堂,创诸义举。晚年先后主讲江津东川、綦江瀛山两书院。享年七十,墓葬江津五岔三台山。
个人作品
著有《怀园诗草》。
史料记载
附:重庆綦江伍氏家族源流及人物(节录)
重庆綦江伍氏迁居祖伍庄(即兴宁十二世万全之子伍方威,字敬斋),原籍广东梅州兴宁新圩。在清王朝“拓边西进”政策推动和民间“移湖广,填四川”的浪潮中,他于乾隆后期,离开兴宁老家,率先来到綦江县城古南镇从事商贸业,并最终定居。之后,家乡长子庠生伍绍曾(号燕堂),因事顶撞考官受罚被逐,于嘉庆初从兴宁出走,他乡寻父,辗转也来到綦江,汇同父亲一道打拼拓展。除绍曾之外,庄公在綦江还有继曾、繗曾、绳曾、缵曾,共五房。
绍曾公(1762-1852),嘉庆期间,因文才出众为綦江历届邑令熊士烺、刘元熙、张九谷、图敏等所用,延聘幕府任事,曾代阅官课卷及试卷多次。并设教家塾,注重研习经史,解析吏事吏治,邑子弟多受其益。子侄孙辈,尽皆亲自教读训诲。凡地方试院大举,济人利物,梓益社会,诸如修桥、筑堤、铺路、设渡等等,无不刻刻在念,赞襄其事。绍曾公为人谦洁端雅,人皆德之。享年九十,墓在附里吴家堡乡贤山。生平著述颇多,有《率真子偶存》二十一卷,一生大略, 俱见于此。
伍氏家族史上的绍曾公,学识渊博,才具练达,实在是一位非凡的客家传奇人物、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胆识过人,高瞻远瞩,奔走开拓,忍辱负重,锐意进取,殚精竭虑,崇文重教,培育后人而丰有成效。
道光年间, 绍曾公之子浚祥、辅祥(过继继曾之子)、奎祥兄弟三人,先后考取进士。兴宁与綦江伍氏家族,进士仅此三人。清代綦江进士共五人,除陈氏二人外,即伍氏兄弟三人。一门三及第,这在当时朝廷上下及川黔一带,颇为引人注目,被赞誉为“邑中三凤”而口碑载道。
绍曾公于道光十五年进京,任事十六年,直到去世,享年九十。生前贵为皇族子弟之师,与当朝相国浙江汤敦甫公交情笃厚,互赠礼物并有诗词唱和。清《全蜀诗》选有其诗作。
綦江县城河东,石佛岗旌善亭乡贤祠,供奉有绍曾公牌位;旌善亭与官厅之间大道,建有伍氏“兄弟进士”牌坊, 乃同治帝为嘉勉地方风化教育及伍氏科第业绩,地方所立。由辅祥主持兴建之“伍氏宗祠”则在城内北街,背靠后街山坡,占地近两千平方,祠堂厅堂上方横梁,为同治帝所颁“诰封亭”。但宗祠已于1952年拆毁,皇帝诰封亭及敕封文卷、祖宗享殿及牌位、匾额、祭祀大厅、两厢祭祀配房、天井、门廊,一座气势恢宏的土石木竹混合结构建筑,己荡然无存。石佛岗的进士牌坊曾在文革期间被改作他用,现已恢复。
綦江伍氏家族秉承客家固有传统,一向同祖地兴宁保持着密切联系,常年寄信殷殷问询,汇款回乡祭祀祖宗宗祠坟墓,数十年不断。建国后,与祖地完全失却联络;中断六十年后,才见恢复联系。
人物评价
父亲:伍绍曾
儿子:伍懋怀、伍懋楫
侄子:伍懋郇、伍懋邰、伍懋湘
孙子:伍积淙
曾孙:伍善从
其子伍懋怀、伍懋楫,孙伍积淙, 均为诸生。伍积淙之子伍善从(字爵宜),民国期间赴日留学庆应大学经济科,学成后归国,初任职河北省财政厅,署天津;后聘任四川省财政厅盐运税收使,署自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