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辜
汉语词汇
伏辜,汉语词汇,拼音fú gū,指服罪;承担罪责而死,出自《诗·小雅·雨无正》。
解释
指服罪;承担罪责而死。
出处
《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史记·太史公自序》:“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
汉书·佞幸传·董贤》:“父子骄蹇,至不为使者礼,受赐不拜,辠恶暴著。贤自杀伏辜。”
《后汉书·梁统传》:“宪(窦宪)兄弟奸恶,既伏辜诛,海内旷然,各获其宜。”
三国志·吴志·孙亮传》:“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谋杀峻,发觉,仪自杀,恂等伏辜。”
唐·陈子昂《复仇议状》:“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
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公(袁可立)墓志铭》:“奉旨体勘,倧悔祸伏辜。”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吴桥案》:“即提许三与诸恶少,一审皆伏辜。”
参考资料
伏辜.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6 09:32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