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群
地层名称
康滇地区是我国南方前震旦纪地层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 ,也是我国重要成矿区带之一。昆阳群 (会理群 )地层和矿产的研究已经历半个多世纪 ,由于情况复杂 ,对层序和对比的认识仍较分歧 ,严重影响了前震旦纪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较全面深入的剖析了造成认识分歧的几个核心问题 ,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建立起昆阳群 (会理群 )上、中、下三个亚群十二个组的层序剖面。最后对已发现的矿产按组、段进行归口 ,发现岔河组、清水沟组下段和清水沟组上段是重要赋矿层位 ,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较好的找矿前景。
命名
1964年谢振西命名。命名地点位于四川会理一带。
沿革
最早为1955年西南地质局503队所划分的“震旦系”,其中分为四层,即:Sn1变质岩系、Sn2风山营层、Sn3天宝山冰碛层、Sn4孔明寨石灰岩;1957年四川地质局通安队将其归于昆阳群,下部分出通安片岩,向上称为冷厂紫色层、红岩石灰岩、蒙姑片岩;1957年四川地质局力马河队称其为“前震旦系”,自下而上分为河口组、力马河组、凤山营组;1958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康滇队称其为“元古界”,自下而上分为五个“岩系”;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仍将其归属昆阳群,自下而上分为通安组、力马河组与凤山营组;1960年四川省第一区测队仍沿用“昆阳群”一名,重新厘定为五个组,自下而上为河口组、通安组、力马河组、凤山营组、天宝山组,归古元古代;1964年谢振西等始将上述昆阳群改名为会理群,沿用四川省第一区测队1960年的划分,修正了其接触关系及界线。1980年胡炎基又在力马河组与通安组之间分出淌塘组,进一步完善了该群的地层划分。四川省地矿局(1991)沿用了上述划分。 本典认为会理群与昆阳群上部层位大体相当,河口组相当于昆阳群下部的黄草岭组、黑山头组、大龙口组及美党组之和,通安组大体相当于昆阳群因民组、落雪组、鹅头厂组、绿汁江组之和。
特征
为一套变质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夹火山岩。总厚度15840~16780m。其底部与康定杂岩接触关系不清;顶部为陡山沱组或灯影组所不整合覆盖。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河口组、通安组、淌塘组、力马河组、凤山营组及天宝山组(属新元古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2 06:47
目录
概述
命名
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