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泸州油纸伞的发祥地在四川省泸州市的分水岭镇,位于泸州市区东南方向,这里交通闭塞,保留着古街老巷和木质结构房屋,正是在这样的偏僻环境,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才将油纸伞手工技艺完好的保留下来。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四季雨水不断,伞成为人们日常外出避雨常用的工具。这里植被茂密,竹子种类众多,尤其是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楠竹,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同时,泸州还是中国桐油的主要产地,为油纸伞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泸州油纸伞发展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考证,泸州制伞业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882年的《泸县志》上就有记载:“泸制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20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泸州油纸伞初期主要为宫廷生产“贡伞”,清朝中后期,油纸伞从宫廷逐渐走向民间,生产制作规模逐步扩大,发展到分水、蓝田、泰安、沙湾、弥陀、小市等处。
民国初年,泸州油纸伞开始出口,主要销往日本及东南亚各地。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黄金时期”,油纸伞业成为泸州当地居民主要的经济支柱,泸州小市码头的珠子街是油纸伞一条街,有销售油纸伞的商铺50多家。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油纸伞的“鼎盛时期”,仅分水岭从事油纸伞业的匠人就有1000余人,形成“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伞线”的繁荣景象。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上出现了钢架尼龙折叠伞,这种伞以其方便性与耐用性逐渐取代了油纸伞,泸州油纸伞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即使在泸州本地也很少有人再使用油纸伞。
工艺特征
手工技艺性
1、工序复杂
油纸伞由伞杆、伞骨、伞面三部分组成,其中伞杆是伞的主心骨,支撑着整个伞的重量。伞骨又由批子和衬子组成,它能够撑开和回拢,使伞便于携带。伞面是伞中较重要的部分,起到遮雨的作用,伞面绘制图案后,又具有美观的装饰效果。尽管一把油纸伞只有三部分结构,但制作至少需要70多道工序,各个工序既相互联系,又有独立的操作性。油纸伞的整个制作工序实际就是篾匠工艺、印制工艺、裱纸工艺、油漆工艺等各项手工技艺的大集合。
2、用料考究
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对材料的要求严格,每一种材料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不断试验,在发挥材料性能的基础上被确定下来。油纸伞中的批子是用来托承伞面的,而衬子用来支撑批子,为了保证油纸伞收拢后的美观效果,批子和衬子都要制作得很薄,因此,对材料有严格的性能要求。泸州油纸伞在制作批子和衬子时,必须使用海拔800米以上的楠竹,同时还要向阳生长,只有这样的竹子才具有很强的柔韧性,保证油纸伞的使用寿命。
油纸伞制作技艺除了使用大量的竹子材料外,制作手柄、木顶和伞托需要木质材料,尽管手柄、木顶和伞托只起到美观的作用,但对材料的选择也很考究,一般选用岩桐树和杉木树作为原料,这些材料具有纹理通直,材质轻韧,强度适中,抗虫耐腐等特点,保证在使用中的坚固性和美观性。
油纸伞制作技艺对伞面的制作要求更加严格,由于纸比较薄,为了让伞面在长期的使用中不会损毁,必须保证纸张具有一定的耐拉性。早期制作油纸伞使用普通纸张,后期随着皇室贵族对油纸伞的需求,伞面选料也更加的讲究,主要选择以楮树皮为原料制作的手工皮纸,这种纸质地细柔富有韧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吸油性,是制作伞面的好材料。
3、工艺精湛
油纸伞制作技艺中,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如在伞骨的制作过程中,批子和衬子都有具体的长度和数量要求,批子的长度为50厘米,衬子的长度为25厘米,一把标准的油纸伞需要28个批子和衬子。另外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还可以制作大小不同的油纸伞,批子的数量也要增加或减少,但是每次要以4批的数量来变化,通过调整疏密达到整个伞面能够受力均匀。
在伞面制作过程中,各项工艺要求也很严格,如在石板印刷时,要在石板上将图案的左上和右下两处作好直线标记,使各种色彩的图案在套色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影”的效果。在糊伞的过程中,要先在胶水中兑入一定比例的豆浆,然后将胶水均匀的涂在骨架上,再将纸和竹子粘合,保持伞面的平整与光滑。每一把伞的伞面要由8张纸构成,在粘接过程中要保证接缝没有错位,使伞面图案浑然一体。
工艺独特性
1、手工桐油
桐油是用油桐树的果实压榨出来的油,桐油光泽度好,主要作为油漆来使用,但生桐油挥发较慢,熬熟的桐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等特点,同时还能防水、防腐、防蛀,成为制作油纸伞的重要原料。泸州油纸伞在涂油工序中全部由手工完成,涂油时工匠用手拿着软布伸入桐油桶里,将沾满的桐油轻轻的涂抹到伞面上,无论伞顶、伞中、伞缘,都涂抹的很均匀,从上油到收手一气呵成,达到多一分皮纸出麻点,少一分皮纸易破损的境界,这是几百年传承下来的独特技艺。
2、 石板印刷
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早期生产的都是单一的红色,后来逐渐对伞面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一些图案和花色。泸州油纸伞初期尝试使用木版印刷的方法制作伞面图案,但制版的工作量太大,一幅图案有几种色彩,就要做出几个不同的底板。石版印刷不用刻板,画好一个图案可以反复印刷几百张,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伞面无论是细节还是色调,都保留下原图的神韵。石版印刷对板材的要求很严格,板面需打磨得光洁,才能将图案很好的印到纸上。印刷完毕后要在石板上涂上醋,洗净前次制出的图案。版面在不用的时候还要涂上酱油、松香和油胶,来保持板面的湿润。
3、丝线满穿
丝线满穿是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中特有的手工技艺,也是泸州油纸伞与其他地区油纸伞区分的标志。丝线满穿是将五色丝线穿渡在衬子之间,穿渡时在骨架上按一定的间隔比例逐层穿线,不同的穿法,形成不同的图案,当五色丝线穿满伞骨后,形成五个层面。丝线满穿的伞架,远看像凤颈,近看像朵花,虚虚实实,针脚如注,色彩斑斓。由于该项技艺耗时复杂,现代只有在制作高级工艺伞时才会使用该项技艺。
4、晾晒烘烤
为了保证油纸伞的结实美观,晾晒与烘干是制伞手工技艺的重要环节。中国各地的晾伞工序要求基本相同,主要是采用阴干的形式。通过较长时间的阴干,可以使涂在伞面上的胶水均匀附着在纸上。泸州油纸伞除了晾晒外,还有一道其他地区没有的特殊工序,就是烘烤。泸州一年四季多雨潮湿,油纸伞即使经过晾晒,也达不到传统工艺要求,需要再进行烤箱烘烤。烘烤时将油纸伞放入烤箱内烘干,使油纸伞更快的定型,达到收撑自如的效果。
工艺流程
泸州油纸伞制作所用原料都为自然生长的竹材和木材,不含任何金属部件,全部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且制作工艺流程复杂。伞骨制作主要工序包括锯筒、刨节、刮青、划墨、削竹、刨槽、解墨、钻孔、穿签等20多个环节;伞的组装工序中需要制伞杆、装跳子、卡批子、卡衬子、穿线、网伞等环节;伞面的制作主要工序包括切纸、定版、石印、糊伞、抹油等环节。
(一)备料
备料需要准备制作伞骨架的各类竹材和木材。备料的步骤有选竹、砍竹、刨节、烘竹及锯节,伞骨架的主要部件材料选用三年以上且生长地向阳的楠竹,以保证原材料的柔韧性。选好后将多余的枝丫砍除、刨节,只留主干,再通过炭火烘烤、人工矫正弯曲度,以确保每根竹子笔直、挺拔,烘烤过后锯成50厘米长的竹筒备用。
(二)制伞骨架
伞骨架的制作是油纸伞工序中较复杂也较耗时的工序,虽然是纯手工制作,但也体现出一种精确的标准化,各个部件的组合不仅符合各种力学原理,同时在整体上还形成一个开合自如的完整系统。油纸伞的伞骨架由伞架和伞骨组成,伞架部件有批子和衬子,制作工序多达20多道,要将竹筒等分成1厘米宽的竹条,相互支撑形成“人”字形。伞骨包括伞头、伞托、跳子、伞杆、伞柄。所有零部件都准备妥当后,开始上骨架,上骨架就是将雨伞的伞骨和伞架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组装,包括锯槽、钻孔、锯葫芦伞头、串伞骨、卡伞托、装伞柄和伞杆、安装跳子等20多道工序。伞骨架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是按照一定要求,有目的、有规律地建立起来的,所有的结构之间都具有稳定性。
(三)制伞面
制伞面的工序有网伞、制伞纸及伞面图案套色石印、糊伞四道大流程。
网伞是雨伞初步成形的基础,通过折子来调整和固定每根批子之间的距离并网上5圈棉线,为后面糊伞做好准备。
伞面材料早期为纯手工制作的皮纸,后由于掌握制作皮纸技艺的手工艺人相继去世,当代油纸伞伞面的材料已全部用机器生产的绵纸代替。
伞面图案套色石印是油纸伞伞面图案制作的必备技术,伞面套色石印过程包括画墨稿、制版、调药墨、调颜料、上药墨、上颜料、印刷七大工序。画墨稿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完成,他们用笔在硫酸纸上画好需要印刷的图案墨稿,再拓印到光滑的大理石板上进行制版。将调制好的特制脂肪性药墨上在绘有图案的版上,大约经过2~3个小时,版面晾干后上颜色,用滚子沾上颜料在涂有药墨的版上滚动施加压力,有药墨的部分拒水吸收油墨,没有药墨的部分则吸收水分而排斥油墨,多次滚动施加压力之后,石板上图案便清晰呈现出来。接下来就是印刷,印刷时将纸对准石板上的基线,覆盖在有油墨图案的石版上面,通过压板在有图案处摩擦施加压力,从而将图案转印到纸上。
糊伞是通过调胶、湿伞面、糊伞、贴皮纸、晾伞、烤伞等工序把湿透的扇形伞面糊在雨伞批子上拼贴成一整张,纸和竹子的结合对技术要求高,伞面要拼贴到不能让人看到任何接头,每一层纸之间都要预留供热胀冷缩的空间,且面积也要大致相同,这样才能保证伞面干后不开裂。糊伞后是晾伞和油伞,阴干晾晒及伞面刷桐油使油纸伞增加强度。
(四)渡伞装饰
渡伞也叫穿线,是油纸伞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的独特装饰工艺。制伞艺人将编织好的五色丝线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通过不同的编织手法穿渡在批子和衬子预留的小孔之间,进而编出丰富多样的纹样。渡伞分为满穿和半穿。满穿即用五彩丝线将批子和衬子预留的小孔全数编织。满穿一般穿七层,分别是:犊犊、二三层斜绒、鼓鼓、五梅花、鸡下巴、天盘,每一层穿渡的针法、颜色、图案各不相同,全部要渡两千多针。满穿伞有两个开启角度,可以全开启也可以大半开启,伞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八角形。半穿用彩线较少,多用单色或双色,只穿天盘和地脚,中间镂空。
穿渡后进行收尾,一把油纸伞的所有工序算是完成了。从备料起到制作完毕,经历近百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工具,要耗费制伞师傅半个月的时间进行纯手工打造。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泸州油纸伞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创举,倾注劳动人民的情感,承载着民族文化心理,是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的结合,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了传统的手工技艺,以独特的工艺性体现着悠久的历史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
传承状况
当代中国仅有泸州油纸伞厂还保留着传统手工制伞技艺,油纸伞传统制造技艺处于后继无人的濒危局面,亟待保护。
传承人物
毕六福,男,1957年生,2009年5月被评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申报地区: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泸州市江阳区分水伞厂获得“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泸州市江阳区分水伞厂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2年11月7日,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安徽省黄山市开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毕六福在活动现场制作泸州油纸伞。
2016年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杭州举行,4日下午,余万伦在杭州手工艺活态馆展示了油纸伞制作技艺。
2019年6月,在泸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期间,江阳区非遗传承系列活动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提升点和 “师带徒”点项目进行现场展示活动在分水伞里举行,油纸伞制作技艺部分工序在现场进行了制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