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莎草
中药名
伞莎草,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L. subsp. flabelliformis (Rottb.) Kükenth.[C. flabelliformis Rottb.]的茎叶。全国各地庭园有栽培,多作为观赏植物。具有行气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瘀血作痛,蛇虫咬伤。
入药部位
茎叶。
性味
味酸、甘、微苦,性凉。
功效
行气活血,解毒。
主治
用于瘀血作痛,蛇虫咬伤。
相关配伍
1、治产后下血腹痛:鲜(九龙吐珠)茎连叶60g。放锅内喷酒炒制,再喷再炒以微焦为度,合食米一把,煎汤服。(《泉州本草》)
2、治蛇虫咬伤:干(九龙吐珠)全草120g。浸酒600g,2星期可用。凡用取药抹伤口,如系蛇咬伤,除外涂后,并将此酒内服1小杯。(《泉州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浸酒擦。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风车草,多年生草本,高30-150cm。根茎粗短,须根坚硬。秆粗壮,丛生,近圆柱形。无叶片,茎的基部有棕色叶鞘。苞片约20枚,线形,较花序长2倍,宽2-11mm,辐射展开;长侧枝聚伞花序多次复出,第1次辐射枝4-10,最长者达7cm;第2次辐射枝最长达15cm;小穗于顶端密集成近头状的穗状花序;小穗椭圆形或长圆被针形,长3-8mm,宽1.5-3mm,压扁,有花6-26,小穗轴无翅;鳞片紧密排列,膜质,卵形,长约2mm,白色或黄褐色,具锈色斑点,有3-5脉;雄蕊3,花药线形,先端有刚毛状附属物;花柱短,柱头3。小坚果椭圆形,近三棱状,长为鳞片长度的1/3,褐色。
生长环境
生于森林、草原地区河流沿岸的沼泽地及积水处,或栽培于水池中。全国各地庭园有栽培,多作为观赏植物。原产非洲。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氧化作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5 08:16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