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价值观,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对
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惯性的
评价标准和看法。
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行重知轻”的
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周易》写:“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
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
孟子提出“
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
传统美德,对
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
朝闻道 ,夕死可矣“。宣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
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罗素曾说过:“
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
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9日,普京签署法令保护17种传统价值观,法令中显示:“人的生命、尊严、人权和自由、爱国主义、公民意识、报效祖国和对国家命运的责任、崇高的道德理想、纽带牢固的家庭、创造性的劳动、精神高于物质、人道主义、慈悲心、公正、集体主义、互相帮助和互相尊重、铭记并传承历史、团结是传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