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书》,伤寒著作。又名《陶氏伤寒全书》,6卷。明代陶华(节庵)撰,成书于明正统十年(1445)。本书为陶氏所撰6种伤寒著作之合订本,包括《伤寒琐言》、《伤寒家秘的本》、《伤寒杀车槌法》、《伤寒一提金》、《伤寒截江网》、《伤寒明理续论》等六书。书中对《伤寒论》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从证候归类、病证专论、六经传变、阴阳表里虚实等方面加以阐述,另对《伤寒论》诊脉法、用药法亦有专论。其于伤寒病证治法多宗张仲景,但亦汲取后世温热病证治的方法,而受朱肱《南阳活人书》的影响较大。但其6种著作,内容颇多重复,对某些伤寒证候之辨证尚欠清晰,所选方药或有杂乱之弊。
成书背景
本书为陶氏研究《伤寒论》《南阳活人书》《伤寒明理论》等书后,据前人之说并参合己见而撰成。
流传版本
现存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明万历四十年(1612)李存济刻本、1931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等。并见于《丛书集成初编》。
作者简介
陶华(1369~约1450)明代医学家。字尚文,号节庵、节庵道人。余杭(今属浙江)人。幼读儒书,旁通百家,精医,于伤寒尤有研究。正统(1436~1449)年间至省郡治伤寒,名动一时。著有《伤寒六书》《痈疽神验秘方》《伤寒点点金书》《伤寒全生集》等。
书评、序言
《伤寒琐言》序
医之为道,何道也?曰:君子之道也。苟非存心有恒者,可轻议哉!何则?夫药之性,能生人亦能杀人。盖操之不得其要,则反生为杀矣。惟君子则然,心不苟,故其为业必精。及其临病,必详以审,故能化悲痛为欢忻。小人之性忍以贪,贪则惟利是图,忍则轻忽视人命。逮及临病,则夸以略,不察病之虚实,辄投瞑眩之药,不杀人也几希。吾固为君子之道也。予晚年得子,方逾弱冠,柔软多病,习懒不能自强,必非能受此道者。日夜痛心,惧夫吾殁之后,有病委之庸医,足可以伤生灭性。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子多病,不传以济生之道,一旦夭扎,祖宗之祀事绝矣,岂为人父之道哉!某今年七十有七,衰迈殊甚,桑榆之日,岂能久照。日夜用心,以辑成《伤寒明理续编》,论法虽略备,非有师承口诀,不能融会贯通于心。又着《琐言》一卷,文虽鄙俚,然言简意到。其中包括仲景不传之妙,皆世所未尝闻见,剖露肺肝以罄其蕴奥,实升高之梯阶。当宝之如珠玉,潜心玩绎搜索,以尽厥旨。有疑辄问,不可因循,务期日进高远。司马温公曰,达则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岂非君子之道乎?汝宜服膺此训,敬慎而行之,他日倘能以斯道济人,亦君子也。若存心不古,以吾言为妄谬,反以斯道杀人,负吾之用心,非吾之子也。
正统十年乙丑中元日余杭节庵道人陶华书
《明理续论》序
昔朱肱奉议着《伤寒百问》,书成经进,授医博士。其书付监刊行。道遇豫章名医宋道方因就质之,宋为指驳数十条,肱罔然自失。由是书监不刊,事见《续易简方》。双钟李知先又为《歌括》、《八韵》二书,吾乡先辈例以为活人之书。(按:《魏志·佗传》云出书一卷,此书可以活人,则活人之名所由始,而仲景《伤寒论》是也。)朱、李二公虽知有仲景之书,不能臻其 奥,未足以充活人之名。正统改元,余游京师,遇临江刘志善先生,授书一卷,指摘《百问》亦数十条。携以南归,呈之松江赵景元先生。奉议之书,固未尽善,而刘公所驳,似为大阙,后人无议为也。且仲景之书,流传既久,鱼鲁实多,微辞奥旨之互见。残简断篇之后,先朱公既未知其文,又不知其证候。然自汉魏以来,高人逸士所着,不传于今者,何可胜数。因出示诸书,曰郭白云《伤寒补亡》、庞安常《卒病论》、韩 和《微旨》、杨仁斋《伤寒类书》、王实《证治》,常器之、杨大授,凡此数种,皆有功于仲景,而东南医流所未见也。景元亦自编一书,曰《伤寒类例》,久未之成,不以示人。庚寅冬,予病,足不出户庭数月,因观成无己《明理论》只五十证,辩究详明。惜其未备,于是乃集所见所闻,比类附例,斟酌而损益之,遂成一书,名曰《明理续论》,姑以自备遗亡,非敢传诸人也。虽朱公《百问》积平生之勤,尚不免后人之纷纭言之,予实何人,仍以数月而有所成。盖赖古人之成训,有以启发之。初学医之士,或有所得焉,当有知予心者。乃记其所由于卷首云。
刻《伤寒六书》序
尝闻治身犹治兵。治兵者,必精孙吴之韬略,然后能侦虚实,谙奇正,而施攻守之方,治身者,必洞岐黄之奥旨,然后能察寒热,知标本,而施调剂之法。如舍昔人之着述而谈医,犹舍孙吴之兵法而贾勇也,鲜有济矣。予观昔人之着,惟伤寒最详。但说愈详,而施之者愈溷。经候何以传变,阴阳何以运递,愚者暗于临证,智者逞于创奇。不知张仲景、郭白云诸君尽生平之力,而笔之于书,岂无所见。惟执一说而不究大全,斯妙义当前而莫睹矣。予少好医道,尝叹疾之有伤寒,犹兵之有侵轶也,呼吸存亡,瞬息生死。因博求古今伤寒书,得陶氏节 六集,如所云明理论、家秘、琐言与杀车槌、一提金、截江网者。凿乎通天地,和阴阳,调血脉,分营卫,即虚邪贼风,防之有法,临证施之,毫发不爽。诚回生之精义,仁寿之妙道也。故梓之以广其传焉。
时万历壬子岁夏月朔日太医院学生李存济题
章节目录
卷之一 伤寒琐言
卷之二 伤寒家秘的本
卷之三 伤寒杀车槌法
卷之四 伤寒一提金
卷之五 伤寒截江网
卷之六 伤寒明理续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除广泛论述伤寒脉、证、方、药外,尤其在伤寒证候分辨与治法方面有所发展。卷1“琐言”乃陶氏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心得集。所谓“琐言”并非系统之作,犹如学术论文,对“伤寒用药大略”、“伤寒言证不言病”、“厥分寒热辨”、“伤寒用浮中沉三脉法”、“伤寒传足不传手经辨”、“结胸解”及合病、并病、温病、死生脉候等17则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抒以己见,阐发仲景之奥旨。卷2“家秘的本”,首列伤寒总论、脉证指法等文,继则重点论述伤寒若干病证,如发热、头痛、项强、恶寒、恶风、寒热、潮热、似疟、无汗、自汗、头汗、手足汗、盗汗等70余种病证。次则论述风温、湿温、风湿等病的证治。卷3“杀车槌法”,内容包括劫病法20条;煎药要法20条;秘验37方、就注37槌法。陶氏认为“杀车槌法,世之罕有,永为养生之宝矣”。卷4“一提金”,分述六经之见证、辨证法、论脉法、用药法,以“贯珠数,一一开注”之法论述伤寒证治,为提纲性伤寒启蒙之作。卷5“截江网”,主要论述伤寒之标本论、用药法则、正治逆治反攻寒热辨、统论受病之由、伤寒无阴证辨、传足不传手之误;六经辨证法及妇人伤寒与男子不同治法等16个问题。阐明了伤寒有关辨证识病、病因及用药法则、男女伤寒在治疗上的区别。卷6“明理续论”,陶氏认为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共50论,“惜其未备”,于是“集所见所闻,比类附列,斟酌而损益之”,将成氏伤寒50论补充修改,增至85论,并提纲挈领地辨析了伤寒的形、脉、证。
影响评价
本书在伤寒分证、脉法、治疗方面,有不少心得之见。这些学术观点,不仅给后人以启迪,同时对临床诊治伤寒类疾病,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然而不足之处是内容多重复,条理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