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
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伤寒学》是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熊曼琪 。该书以《伤寒论》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第二节 《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
一、《伤寒论》的学术地位
二、《伤寒论》的作者及成书的历史背景
三、《伤寒论》的流传与发展
第三节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一、《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二、《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第四节 伤寒的涵义与六经病的传变
一、伤寒的涵义
二、六经病的传变
第五节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一、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
二、六经辨证的方法
三、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
(一)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二)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
第六节 《伤寒论》的治则治法
第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
概论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
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二)桂枝汤禁例
(三)桂枝汤证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桂枝加附子汤证
4.桂枝去芍药汤证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6.桂枝新加汤证
二、伤寒表实证
(一)麻黄汤证
(二)汗法禁例
(三)麻黄汤证兼证
1.葛根汤证
2.葛根加半夏汤证
3.大青龙汤证
4.小青龙汤证
三、表郁轻证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三)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
(一)变证治则
(二)辨寒热真假
(三)辨虚证实证
(四)表里先后治则
(五)标本缓急治则
二、热证
(一)栀子豉汤类证
1.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
栀子生姜豉汤证
2.栀子厚朴汤证
3.栀子干姜汤证
4.栀子汤禁例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四)葛根芩连汤证
三、虚证
(一)心阳虚证
1.桂枝甘草汤证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4.桂枝加桂汤证
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二)脾虚证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3.小建中汤证
4.桂枝人参汤证
(三)肾阳虚证
1.干姜附子汤证
2.茯苓四逆汤证
3.真武汤证
(四)阴阳两虚证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3.炙甘草汤证
四、太阳蓄水证
附:茯苓甘草汤证
五、太阳蓄血证
(一)桃核承气汤证
(二)抵当汤证
(三)抵当丸证
六、结胸证
(一)结胸辨证
(二)热实结胸近
1.大陷胸汤证
2.大陷胸丸证
3.小陷胸汤证
(三)寒实结胸证
(四)结胸证预后
附:脏结证
七、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二)热痞证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2.附子泻心汤证
(三)寒热错杂痞证
1.半夏泻心汤证
2.生姜泻心汤证
3.甘草泻心汤证
(四)痰气痞证
(五)水痞证
(六)痞证误下后下利的辨治
八、上热下寒证
九、火逆证
十、欲愈候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一、十枣汤证
二、瓜蒂散证
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第五节 太阳病欲解时
附:备考原文
小结
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论治
概论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纲要
一、阳明病提纲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三、阳明病脉证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一、阳明病热证
(一)栀子豉汤证
(二)白虎汤证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四)猪苓汤证
二、阳明病实证
(一)承气汤证
1.调胃承气汤证
2.小承气汤证
3.大承气汤证
(二)麻子仁丸证
(三)导下法
(四)下法辨证
……
第四章 少阳病辨证论治
第五章 太阴病辨证论治
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
第七章 厥阴病辨证论治
第八章 霍乱病辨证论治
第九章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辨证论治
附录1 关于《伤寒论》中的药物剂量问题
附录2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3 条文索引
附录4 方剂索引
参考资料
伤寒学.豆瓣.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7 09:5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