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百证歌》,伤寒著作,5卷,宋·许叔微撰。许氏系统归纳《伤寒论》中载述之证候,将证候总论及分证内容共编列为100种。包括伤寒脉证总论歌、伤寒病证总论歌、表证歌、里证歌、表里寒热歌、表里虚实歌等及《伤寒论》中所见之多种证候,均以七言歌诀予以阐述分析。不仅介绍伤寒诸证,还兼述治疗方剂。歌诀内容并据古典医籍和有关名家论述予以适当诠解。本书是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
书名(异名)
《伤寒百证歌》《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伤寒歌》《拟伤寒歌》
流传版本
现存之最早刻本为元代刻本。
作者简介
许叔微,字知可,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约生活于公元1079~1154年(北宋元丰三年至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岁时,父以时疫,母以气中,百日之间,先后辞世。许氏深感医道之重要,在习儒同时,刻意方书,精研医学。凡有病者来召,不分昼夜,无问贫富,誓欲以救物为心,志在活人,而不求其报。其医术之精湛、医德之高尚,颇受时人嘉许。《伤寒百证歌·张郯序》中说:“建炎初,剧贼张遇破真州,已而疫疾大作,知可遍历里门,视病与药,十活八九。”许氏53岁中进士,曾任徽州、杭州教官及翰林集贤院学士,故后世称之为“许学士”。许氏对《伤寒论》研究颇深,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又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剂,晚年汇萃平生所得,编撰成《普济本事方》《普济本事方续集》。
章节目录
卷一
第一证 伤寒脉证总论歌
第二证 伤寒病证总类歌
第三证 表证歌
第四证 里证歌
第五证 表里寒热歌
第六证 表里虚实歌
第七证 急救表里歌
第八证 无表里证歌
第九证 表里水歌
第十证 表里两证俱见歌
第十一证 三阴三阳传入歌
第十二证 阴阳两感歌
第十三证 阳证阳毒歌
第十四证 阴证阴毒歌
第十五证 太阳阳明合病歌
第十六证 太阳少阳合病歌
第十七证 三阳合病歌
第十八证 太阳少阳并病歌
第十九证 阴证似阳歌
第二十证 阳证似阴歌
卷二
第二十一证 阴盛隔阳歌
第二十二证 阴阳易歌
第二十三证 伤寒歌
第二十四证 中风歌
第二十五证 伤寒见风脉中风见寒脉歌
第二十六证 热病中歌
第二十七证 五种温歌
第二十八证 三种湿歌
第二十九证 两种歌
第三十证 四证似伤寒歌
第三十一证 可汗不可汗歌
第三十二证 可下不可下歌
第三十三证 可吐不可吐歌
第三十四证 可火不可火歌
第三十五证 可水不可水歌
第三十六证 可灸不可灸歌
第三十七证 可针不可针歌
第三十八证 伤寒可温歌
第三十九证 发热歌
第四十证 潮热歌
卷三
第四十一证 往来寒热歌
第四十二证 汗之而热不退歌
第四十三证 下之而仍发热歌
第四十四证 恶寒歌
第四十五证 背恶寒歌
第四十六证 厥歌
第四十七证 结胸歌
第四十八证 痞歌
第四十九证 发黄歌
第五十证 发狂歌
第五十一证 发斑歌
第五十二证 发喘歌
第五十三证 发渴歌
第五十四证 吐血歌
第五十五证 衄血歌
第五十六证 吃噫歌
第五十七证 谵语歌
第五十八证 烦躁歌
第五十九证 懊歌
第六十证 怫郁歌
卷四
第六十一证 惊惕歌
第六十二证 心悸歌
第六十三证 冒闷歌
第六十四证 干呕歌
第六十五证 吐逆歌
第六十六证 霍乱歌
第六十七证 头疼歌
第六十八证 胁痛歌
第六十九证 腹痛歌
第七十证 咽痛歌
第七十一证 咳嗽歌
第七十二证 遗尿歌
第七十三证 腹满歌
第七十四证 蛔厥歌
第七十五证 自汗歌
第七十六证 头汗歌
第七十七证 欲得汗歌
第七十八证 舌上苔歌
第七十九证 下脓血歌
第八十证 昼夜偏剧歌
卷五
第八十一证 循衣摸空歌
第八十二证 筋惕肉歌
第八十三证 口燥咽干歌
第八十四证 伤寒似疟歌
第八十五证 邪中三焦歌
第八十六证 多眠歌
第八十七证 不得眠歌
第八十八证 小便不利歌
第八十九证 小便自利歌
第九十证 大便不利歌
第九十一证 大便下利歌
第九十二证 狐惑证歌
第九十三证 百合歌
第九十四证 辨伤寒疫气不同歌
第九十五证 妇人伤寒歌
第九十六证 妇人热入血室歌
第九十七证 伤寒瘥后病歌
第九十八证 伤寒五脏死绝歌
第九十九证 伤寒死脉歌
第一百证 伤寒死候歌
内容简介
《伤寒百证歌》共5卷,每20首歌诀为一卷。卷一、卷二为伤寒辨证总纲,卷三至卷五为伤寒各种证候的歌括。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将张仲景《伤寒论》的主要内容编成歌诀100首,以便学者习诵。其间或有仲景无方者,则取《千金》等方补入。在论述方面,也取《诸病源候论》、朱肱、孙尚、孙用和、王实等人之说阐述,使之更切合临床实际。将《伤寒论》内容归纳成歌诀,其中又融会了许氏多年研究伤寒的深刻体会,及其八纲辨证要点以及不少医家的发挥,在现存医书中实属首创。
影响评价
《伤寒百证歌》对传播和普及《伤寒论》及其辨证论治精神,在当时和后世都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