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缵论
清代医家张璐所撰书籍
《伤寒缵论》,清代张璐撰,2卷。为张氏注解研究《伤寒论》的著作。刊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其书取喻昌编次之序,采各家之注,参以己见,为之注释发明。上卷列六经病证各篇,下卷分脏结、胸痞、合并病、温热痉湿暍等篇。
成书背景
张氏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深感学术见解“多歧而不一”,后得明代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清初喻嘉言《尚论篇》等书,复广求秘本,在反复钻研后,“向之所谓多歧者,渐归一贯”。遂积研究《伤寒论》30年之心得,对仲景之书加以注释阐发而本书。
流传版本
现存清康熙六年初刻本、《张氏医通》本等多种刊本。
作者简介
张璐(1617~1698),字路玉,号石顽老人,吴江(今属江苏吴县)人(《清史稿》载江南长洲人)。祖父张少峰曾在明代为官。张璐少年时攻举子业,后因明亡清兵南下,避战乱于太湖“洞庭山中十余年”(《清史稿·卷五零二》),因此弃绝科举而专心于医药学,至1659年(顺治己亥)返回故里行医与著述。
张璐将《伤寒论》体例重加酌定,参考喻昌《尚论篇》、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及各家对《伤寒论》之注释与论述,结合本人心得,于公元1667年编撰成《伤寒缵论》与《伤寒绪论》各二卷。“缵者,祖仲景之文;绪者,理诸家之纷纭而清出之,以翼仲景之法”(《清史稿》)。
张氏对脉学很有研究并富有经验,认为“入门宗派不慎,未免流于异端”,怀着“吾当以三昧水涤除尘见”之宗旨,于公元1689年撰成《诊宗三昧》(又名《石顽老人诊宗三昧》)一卷。刊行后曾多次再版,其内容被后世一些医家所引用。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医家类》中评价此书为“与李氏《濒湖脉学》同一精密之作”。
张氏的医著中影响最大者为《张氏医通》,据作者自序说,从甲申(1644)开始撰写,至己亥(1659)完成初稿,取名《医归》,但“自惴多所未惬,难以示人”,复因其中一部分书稿散佚,因此经多年进行补充修改,令其子张以倬重修《目科治例》、张以柔重辑《痘疹心传》,至康熙乙亥(1695)才最后定稿,后以《张氏医通》书名刻印刊行。张氏写作此书,曾参考历代医籍近130种,并向当时医家尤乘、李用粹、马元仪等40余人征询意见,历时50年,易稿10次,可见写作之认真。
张氏参考《本草纲目》写作方法,于康熙乙亥(1695)撰成《本经逢原》四卷,分为32部,载药700余种,记述药名、产地、性味、炮制、《本草经》原文、发明、治法等,论述中有不少是作者本人见解。
此外,张氏于康熙戊寅(1698)撰成刊行《千金方衍义》,对《千金方》各种版本进行校勘考订,并对其中方剂注释发挥。
书评、序言
尝读《周礼》,疾医掌万民之疾,以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色五气五声视其生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五脏之动而识。医之职隶诸天官,故其学于是乎专。后世国无专职,家无专学,岐伯、巫彭之教久失其真,其书虽传,皆为后人附托,惟汉张仲景《伤寒论》一书为千百年不祧之祖。特其章句篇帙不无散紊,自王氏成氏相起而漫次其文,因又作注,其间颠倒傅会,而仲景之意一晦。迨奉议作《活人书》,叔微编《百证歌》,模糊概括,而仲景之意再晦。即《全生》《蕴要》《准绳》等书,学人咸奉为指南,究未能推衍其奥,而仲景之意终晦于天下。近吾友喻嘉言氏,慨众喙之支杂,悯正传之榛芜,取方中行《条辨》重加辨释,作为《尚论》,庶几仲景之意较若列眉,始幸晦者之不终晦也。甲辰秋,余年家张子路玉过娄东,携所着《缵》《绪》二论示余。大要本仲景之书,别为次第,合古今百家之言,精严采择出其心裁,辨以证治。非独章句篇帙之有伦,而仲景千百年终晦之意益彰明较着无毫发遗憾矣。余初读之,跃然喜,辗转读之,忽戚然。而悲然嘉言邃殁,不得一见此书而与张子上下其论,相说以解也。昔许胤宗善医,或劝其着书,胤宗曰:医此意也,吾意所解,口不能宣也。今张子以三十年之学力,着书数十万言,虽旷世而相感,殆如岐伯、巫彭群聚有熊之庭,共开济世生民之统,而岂周官疾医之专守一职也耶?张子将付剞劂,嘉惠后学,余漫书数言弁其首。
康熙乙巳春王娄东年家弟胡周题
内容简介
张氏自序称:“缵者,祖仲景之文;绪者,理诸家之纷纭而清出之,以翼仲景之法,汇明其源流”。缵论部分撰次特点,“首将(王)叔和编纂失序处一一次第,详六经,明并合,疏结痞,定温热暨痉湿暍等之似伤寒者分隶而注释之”。要在诠释仲景《伤寒论》原文,彰明义理。选注多采《尚论篇》注文兼及其他诸家,参以个人心得予以发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8 05:28
目录
概述
成书背景
流传版本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