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纲目》,伤寒著作,16卷。清代沈金鳌(芊绿)辑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本书系《沈氏尊生书》分册之一。卷首冠以总论,分为脉症、六经主症、表里、传变等篇。卷1~15编列《伤寒论》原文为纲,选辑历代阐明仲景原旨之注为目。按六经次第分属,以柯韵伯之说为主,不得分属六经者,如伤寒后症及辨脉、平脉等篇,悉列于卷16中。沈氏所辑理论阐发精当,注重辨证施治。作者所加按语颇见谨慎,亦多中肯,补前人所未及。
成书背景
沈氏以张仲景《伤寒论》条文为纲,采辑王叔和以下朱肱、成无己、许叔微、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张介宾、喻昌、柯琴等医家之言为目,并加按语而撰成本书。
流传版本
现存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无锡沈氏师俭堂刻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湖北崇文书局刻本,并见于《沈氏尊生书》。1949年后有铅印本出版。
作者简介
沈金鳌(1717~1776)清代医学家。字芊绿,号汲门,晚号尊生老人。无锡(今属江苏)人。少举孝廉,从华希闵、秦蕙田、顾楝高等学,博通经史,著有《尚书随笔》等。中年后潜心医学,遍读仲景以下诸名家医著。或论伤寒,或言杂病,或明脉法,或详药性,分门别户,各有师承。因就平日所读方书,研审其理,参互考订,辑为《脉象统类》一卷、《诸病主脉诗》一卷、《杂病源流犀烛》三十卷、《伤寒论纲目》十八卷、《妇科玉尺》六卷、《幼科释谜》六卷、《要药分剂》十卷,共七种计七十二卷,总名《沈氏尊生书》(1773年)。此书包括药物、脉象、伤寒、杂病、妇儿科等内容,广辑前贤名论,采集各家之长,间附己意。内容赅博,论述精辟,为学者所宗,流传较广。
书评、序言
自序
《内经》揭伤寒之症,未详伤寒之变。自仲景创论,分阴阳,析六经,立方治,人始知伤寒之病之大,与伤寒之病之治矣。而实未知其所以大所以治也。伤寒之病,有传经,有直中,有始终不传,有风寒交中,千态万状,棼如乱丝。稍涉疑似,汗吐下误施,致生他变。又复误治,至再至三,其焉有不毙者乎?乃犹语于人曰:吾固用仲景法,其如病之不治何。夫不知病之所犯,于脏腑、经络、轻重、虚实之何若,而但云用仲景法,其曷有济?乃又诡言仲景但知治外感,不知治内伤。又诡言但取仲景法,不取仲景方。夫方因法立,法就方施。仲景方果不足取,仲景之法亦非法矣。不知一百一十三方,方方皆活;三百九十七法,法法皆通。即其法与方,融会贯通之,诚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者。人顾不此之思,欲妄言以文其谬,可慨已。廿年来,余专读伤寒书,至百余家。人各一说,不胜繁冗驳杂之虑。倘欲学人如是以为业,恐白首不获所据。不如是以为业,又空空罔所识知。乃不揣着为《纲目》一书,循六经之次,析各款之繁,以仲景论为纲,历代诸家之语足以阐明仲景者为目。庶览是书者,可寻流溯源,而晓然于仲景之旨矣。
时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十一月中浣沈金鳌芊绿氏书
内容简介
卷首总论,列脉证、六经主闰、阴阳、表里、传变、愈解等六篇。卷一至卷七论太阳经证,列太阳经脉、发热、恶寒、头痛项强、结胸、烦躁、咳嗽、悸、自利、温病等七十五篇;卷八至卷十论阳明经证,列阳明经脉、谵语郑声、潮热、发黄、不大便等四十五篇;卷十一至卷十二论少阳经证,列少阳经脉、寒热往来、胁满腹痛、呕、发斑等十篇;卷十三论太阴经证,列太阴经脉、寒实结胸、吐利等六篇;卷十四论少阴经证,列少阴经脉、表热里寒表寒里热、但欲寐、手足厥逆、急温证、呕吐下利等二十三篇;卷十五论厥阴经证,列厥阴经脉、吐蛔、除中、囊缩等十一篇;卷十六论伤寒后证,列百合病、狐惑病、阴毒、阳毒等伤寒所属诸病,以及仲景辨脉、平脉等十一篇。本书六经病前冠以总论,每一经病篇首均有本经经脉一节,阐明其主症、主要方证及兼变证。下列常见病证,并将《伤寒论》有关条文分属各篇目下,使读者对症状鉴别及治疗用方一目了然。另对温热病论述较详,注重伤寒与温病、温热与温疫温毒的区别。
影响评价
本书所择医家之说甚精,其按语亦颇简练,立论严谨,为较好的《伤寒论》集注本。
图书目录
卷首 总论
脉症总论
六经主症
阴阳
附录:楼氏节候用药
附录:李氏大法
表里
表症
里症
半表半里症
表里俱见症
无表里症
传变
愈解
卷一 太阳经症
太阳经脉
附:东垣辨脉
风伤卫寒伤营
附录:胃风论
发热
卷二
恶热
恶寒
恶风
振战慷
身热恶寒 身寒恶热
热多寒少
下之热不退
头痛项强
头眩郁冒
摇头直视
附录:伤寒看目法
目中不了了
卷三
身摇
身痒
身疼
百节疼痛
筋惕肉陶
附录:筋骨四肢辨
胁痛
结月匈
脏结
痞
胸胁腹胀满痛
腹中雷鸣
动气
卷四
少腹硬满
奔豚
烦躁
咳嗽
……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阳明经症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少阳经症
卷十二
卷十三 太阴经证
卷十四 少阴经证
卷十五 厥阴经证
卷十六